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教育现象大家谈:孩子们为何喜欢“灰色童谣”

http://www.sina.com.cn 2005/02/08 16:23  人民网-江南时报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考试的绝招”,这种灰色童谣在南京的一些中小学广泛流传着,一些痞子童谣甚至带有黄色、暴力倾向,学校和家长十分担心这种“精神鸦片”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灰色童谣的流行有着引人深思的社会背景。专家认为不是孩子在变坏,而是成人社会自身出了问题,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及时反思。

教育现象大家谈:孩子们为何喜欢“灰色童谣”

  灰色童谣席卷都市中小学校

  南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滔滔经常和同学“分享”痞子童谣,“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有的吃、有的穿,还有美女陪着睡”是最受他们欢迎的一首。滔滔告诉记者:“不会童谣就会被同学看扁,显得很老土,根本就没办法混!”滔滔的母亲刘女士一再给儿子讲解痞子童谣的害处,甚至为此罚他多做10遍作业,但“上瘾”的孩子好像着了魔,每天课间都会与同学传诵这些歌谣。

  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的何老师弄不明白,学校究竟对孩子们做了什么,可以让他们把《上学歌》改成这个样子:“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回头,我就跑,回头一看,学校炸飞了”。“这些灰色童谣就像鸦片,严重侵蚀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长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周先生告诉记者,痞子童谣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的一块心病,带有色情、暴力色彩的童谣将直接影响孩子性格的养成。

  何老师说,学生们主要是从网吧和小书摊上看到这些痞子童谣,稍加改编后开始传诵。灰色童谣给孩子们的心灵蒙上了不健康的影子,也会影响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如歌谣中的“黑色幽默”会让他们产生消极的世界观,缺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增强反叛心理;暴力和色情童谣就更可怕了,在孩子们还没有打好心理预防针的时候,这些“先入为主”的低级歌谣将直接影响他们性格的养成。

  南京都市心理咨询中心周正猷教授认为,中小学生不具备对事物进行正确辨别和判断的能力,缺乏自主意识,摹仿能力却很强,一旦个别同学开始传诵,其他的学生肯定会跟着摹仿。但是,痞子童谣的内容格调不高,甚至含有色情和暴力色彩,而孩子的这个成长阶段正是性格养成期,心理处于一种不设防状态,长期熏染必将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留下阴影。这就像广告一样,虽然不是每天都在认真听,但长期的灌输却将一些带有暴力、色情的观念深深地植入了孩子们的大脑,随着孩子们不断成长,很容易养成暴力倾向、冲破心理防线,做出不良举动。

  教育压力成灰色童谣“靶心”

  家长和老师很少注意与孩子的心灵交流,他们在面对社会压力这张无形的大网时是那样的迷茫与无助,于是灰色童谣乘虚而入。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一些童谣内容并不健康,但内容却更接近孩子的真实心态,宣泄了心中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是在现实生活中累积起来,却又无法向家长和老师诉说,他们承受着现代社会的重压。

  教育压力对孩子们的影响最为明显,也成为灰色童谣攻击的靶心。周正猷分析,痞子童谣中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敌对和叛逆情绪,主要是因为现有的教育体制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许多学校和家长都提出给孩子“减负”,结果减来减去却变成了“捡负”,因为应试教育下的升学率对每个学校来说都是最重要的。10岁左右的孩子,每天做作业就要熬到9点多,周末还要参加不同的辅导班,一个女孩在寒假期间居然要参加7个“兴趣班”,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字就是“累”和“烦”。灰色童谣是孩子们对成人文化的一种“嫁接”,融入了社会上的一些流行元素,以戏谑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或以变形的手法反映学校乃至社会上的许多不正常现象。尽管痞子童谣的内容是不健康的,却接近孩子的真实心态,因此更容易获得认可和流传。

  周正猷说,现代儿童有“心理早熟”的趋势,“小大人”喜欢用独特的儿童视角来审视社会,痞子童谣风行验证的不是孩子在变坏,而是成人社会自身出了问题。它给社会、学校和家庭带来一种信号:应该及时反思现代社会提供给孩子成长、教育环境存在的诸多不足和压力。特别是网络、电视、电影等传媒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不得不直面“社会信息泛滥、不健康文化滋生、社会转型期精神迷失”等成人社会困扰。

  灰色童谣折射儿童文学匮乏

  孩子们只有在游戏中才能得到宣泄,于是各种不健康文化开始乘虚而入。专家们认为,灰色童谣风行校园,与绿色童谣的缺失有直接关系。擦亮孩子心中的灰色天空,不仅要加强家长、学校与孩子的心灵交流,为他们“心理减负”,还要创作大量反映现实、贴近孩子生活的绿色童谣。

  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王正教授说,童谣作为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一种“辅助教材”,有着传播快速、好懂易记的特点,很受欢迎。但现在许多作家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很少有儿童作家真正潜心创作儿童歌谣,更多的则是把目光瞄准了“眼球文学”,导致优秀歌谣缺失。绿色童谣长期在校园缺位,痞子童谣自然就会乘虚而入,成为令孩子无法抗拒其诱惑、口口相传的怪味快餐。

  “童谣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语言学专家、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邹韶华认为,一些趣味性差的“说教式童谣”与学生生活严重脱轨,语言风格也不能适应社会变化,反而激起了他们的逆反心理,把孩子们推向痞子童谣。儿童文学作家和学校老师应该创作出更多反映孩子身边生活的绿色歌谣,指引他们摆脱成长的烦恼。(本报记者 应志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MP3 手机 相机
 
服饰 首饰 护肤

旅游 电脑 礼品

精品折扣一拍网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 分类信息 立の本环保电池出租店中网教育,十路掘宝! 百姓05年干啥最赚钱
·高血压人要“解放”! ·肝病、皮肤病新突破! ·开“麦当劳”式的快餐店 ·新产品营销诚招代理
·让湿疣疱疹不再复发! ·糖尿病、肝病05年展望 ·千百度花坊为什么火爆 ·最新的医药健康资讯
·专业隆胸让我“挺”放心 ·投资烧烤-鸡年送大礼 ·哇!电池出租年利百万 ·新年新业 新浪创业!
·让病毒疣疱疹不再复发 ·投资壹万年利十五万? ·开唐林香烧鸡烤鸭店 ·新浪会展新年送大礼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