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近日成为热点话题。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育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力争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统筹和协调,比如,把教育投入的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农村,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公平。
这是一个好迹象。解决教育公平,涉及到更为广泛的公共政策问题,的确需要教育
部及整个政府转变观念,需要对长期以来实行的教育政策进行重新检视和修正。
由于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肯定会存在某种失衡现象。比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比如城市政府财政收入高,有能力创办更多条件先进的学校等。教育机会不可能绝对平均地被所有人享有,这样的失衡在任何国家都难以避免。但问题在于,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算合理、正当。
判断教育是否公平,主要应当考察政府的教育资源——其中主要是财政拨款的分配是否公平。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教育政策多有不公平之处。
首先是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过去,发达的省份从中央政府那里得到的教育资源越多,发达的县市从省级政府那里得到的资源越多。政府的教育政策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其次是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城市本来比较富裕,但从政府那里得到的教育资源远多于农村;高等院校录取的规则本身就不公平,城市考生比农村考生有着更大的录取机会。
第三,教育资源分配的结构性不公平,也即本来就不充足的教育拨款,大量被投向非义务的高等教育,而最需要政府投资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反而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还有,即政府的资源更多地投向好学校,尽管这些学校已经得到市场的追捧,并不缺钱;相反,亟待政府扶持的普通学校,却得不到很好的帮助,于是,学校之间的差距被政府人为扩大。
教育部部长周济最近还表示,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投入不足。诚然。但除此之外,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有投入方向上的偏差。政府的教育资源不是在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相反,某些地方却在维持甚至扩大这种差距。政府的教育政策,正是目前相当严重的教育不公平之根源。
从较长时期看,教育的效率效应与公平效应可并行不悖。但在短期内,在目前,在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这两个效应无法兼得。所以,政府在决定教育资源的投向时,需要作出公共政策上的选择。假如政府致力于城市的现代化,致力于发展现代技术和现代产业,就会倾向于将有限的政府教育资源集中运用于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和发达地区,投资于高等教育。
我们长期以来奉行的教育资源分配模式,正是以效率为导向的,它以发展现代产业为宗旨,以城市为中心,将高等教育和各级重点学校作为投资重点。它确实可以使有限的政府教育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出较高的经济效率,但归根到底,它有悖于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有悖于公共财政的基本宗旨。事实上,从长远来看,不公平的政策也不可能是有效率的。
教育发展的失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实施的不公平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实现教育公平,关键在于政府,政府的教育政策应以公平为主要追求目标,并据此安排政府的教育资源,也即制定公平的教育规则框架,确保人们享受教育的平等机会,通过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教育投入,促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本文为与新京报同发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