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高校招生 > 正文

蓝天碧水“我”心永恒--扫描环境科学专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03/10 14:24  《高校招生》

  专家点题:为了现在和将来 为了子孙后代

  南开大学 庄源益

  环境科学专业在中国是很年轻的专业。在前人研究环境污染累积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以及自身的认识,二十多年前,中国的许多有识之士“催生”了这门
学科。当她呱呱坠地的时候,她的啼哭声似乎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发出的呐喊,也似乎是为了恢复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向人们发出的召唤。这门学科的诞生缓解了人类历史进程中出现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她在发展过程中培育了许多环境科学工作者,这些环境科学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着沉重而崇高的责任,为经济发展和良性环境的保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给人类带来了物质文明。但在资源开采、物质生产的同时,产生的废弃物被排放到水、空气或土壤环境中,致使环境逐渐受到污染。当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受污染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时候,受污染的环境对人的生存已经造成直接的威胁,如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和美国、英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对人类生存起间接作用的污染是生态环境方面的污染,例如河流、湖泊和近海的水体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由于人类使用持久性的有机氯农药而使环境污染,进而使在环境中生活的鸟类通过生物链而“富集”农药,导致鸟类得病或死亡,失去了原始生态系统中百鸟齐鸣的春天自然景观,这就是Carson夫人在他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描述的景象,同时也是她为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发出的深沉呼唤。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或者说人类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发展与自然界存在冲突。同时在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要消耗不可再生资源,这就使后代子孙缺少或无法利用这些资源。可见,良性环境保持和资源利用成为经济发展中两个重要的制约性因素。为了理顺资源、发展与保持良性环境之间的关系,挪威首相1987年在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所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他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下一代人的需求”的发展。这一观点在巴西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成为主旋律,成为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持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理论指导。在实施途径方面,提出利用可再生

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利用可再生物质和物料,增加物质的循环使用,节省地球上有限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环境科学专业的主体内容包括以下内容:研究污染的起源、生态系统中污染物在时间、空间上的迁移转化及归宿;预防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思想、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环境伦理、环境管理和经济;环境污染的控制、物质循环利用的理论和技术;为修复受污染的生态环境所做的各种理论和技术研究等。由此可见,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生态学、地学、人文科学、工程、管理学等领域,是一门学科交叉面极广的专业。但是在课程设置时设置有属于构建和体现本专业特色的众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通过这一专业培养出来的环境科学工作者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多年来的实际工作表明环境科学工作者能够胜任研究型、技术型或是管理型的岗位工作。

  环境科学工作者关心周围的生态环境系统,寄情于其中的蓝天、碧水和青山。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要到典型的生态系统和受损生态系统进行考察与调研。到未受污染和受污染的现场采集水样或空气样品或土壤样品,是许多环境科学工作者的经常性工作,他们像医生诊疗病情一样通过对各种样品的分析检测来了解和掌握气、水、土等环境质量状况,密切注视其中的动态变化。面对祖国的江河湖海,陆地蓝天,他们知道自己肩上责任的分量。

  环境科学工作者也关心那些与污染有关的企业或单位,帮助它们在预防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或规划,帮助他们为了参与竞争而开展的与环保、绿色工艺、降低能耗物耗等有关的各种活动。可以发现,环境科学工作者在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也在间接地参与经济发展活动,为企业获得环境、经济双重效益而共同工作。

  环境科学发展到今天,已为广大的人们理解、了解和接受,这体现出环境问题是众人关心并且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人们关心,国家重视,为环境科学的继续发展展现了极佳的机遇,也为环境科学工作者施展自己的才华与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伴随有污染物产生。环境科学工作者长期的责任是孜孜不倦地宣传、组织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或技术把污染控制在生态环境能长期接受而不受损害的范围内,并研究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运移和归宿,在自己的岗位上共同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了祖国的蓝天碧水天长地久,为了现在,也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延续和发展,需要有志于环境保护事业的人们不懈努力,长期参与,其中就包括从本专业毕业的学子。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