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日召开的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委会上传来消息,教育部、国家语委将于年内推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上海市将对有关人员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作出规定,公务员、教师、编辑、记者、中文字幕制作、校对、广告制作等人员,都将接受汉字规范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据3月16日上海《新闻晨报》)
在四、六级英语考试何去何从前途一片迷茫,“外语和母语孰重孰轻”的争论纷纷
扰扰之际,欣闻国家将于年内推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不禁为之拍手叫好。这是因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推出,往小了说,将有助于提高国人应用母语的能力,有助于扭转目前社会上“重外语轻汉语”的倾向;往大了说,将有利于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其实,不论外语和汉语谁更重要,学好汉语对于每个国人都非常重要,却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国现行的国民教育体系,对汉语的教育一直重视不够。英语教学贯穿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而汉语教育(语文课),除一些文科专业以外,到了大学阶段就基本上已经取消。以至于很多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的汉语水平之低,中文应用能力之差,与其学历水平严重不相称。连汉语都说不好、写不好的人,怎能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当然,学校教育存在“重外语轻汉语”的倾向,根源还是在于社会。目前多数用人单位选才,包括国家公务员考试、干部晋升、职称评审,都只考外语而不考汉语,似乎但凡中国人,就一定具备过硬的,而且无须测试的汉语能力。考试是学习的一根“指挥棒”,要扭转“重外语轻汉语”的倾向,提高国人应用汉语的能力,推行汉语水平测试无疑是一剂有效的“良方”。
以笔者愚见,我们完全可以仿照英语等级考试的模式,在我国建立起汉语等级考试制度。对于大学生,可以规定必须通过什么等级的汉语考试才能毕业,拿到学位证书;对于国家公务员招录,可以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规定应招者必须具备什么等级的汉语应用水平;对于招生录取、人才选拔、干部晋升、职称评审等等,也可以将汉语等级考试成绩作为一项或“硬”或“软”的指标。寄希望以这种方式,来营造人们热爱母语的氛围,激发人们学习母语的热情,倡导全社会重视母语的风气,以此提高国人的汉语水平,促进汉语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上海 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