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柳州市壶西小学在校园里开设了一个特别的“课程超市”——兴趣课自选。在“课程超市”,老师是“摊主”,学生是“顾客”,就像逛超市一样。学生想选修哪门兴趣课,都可以通过了解自由选择、免费培训。据悉,“摆”在壶西校园里的兴趣课科目包括篮球、绘画、书法、棋类、课本剧、故事会、手工制作、礼仪模特等10多个科目。(据新华社3月16日消息)
想想很多地方那些整天呆在教室里写呀背呀的孩子们,想想很多地方那些周六周日也不得空闲而忙于参加各类“学习班”的孩子们,笔者真的为在这所学校内学习的孩子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这里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能够有机会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兴趣班”,而且还像逛“超市”一样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针对时下仍然“分数”为重的学风教风,“课程超市”实在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值得赞许的好举措。
应该指出的是,这所学校推出“课程超市”模样的兴趣班与在双休日及暑假、寒假时候社会上举办的那些“兴趣班”,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很大的本质上的差别。
其一,“课程超市”对学生是完全的自由选择。也就是说,学生是真正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上哪一个“兴趣班”,丝毫不必为提高“分数”的意识而“左右”。更不象社会上举办的一些“兴趣班”,虽然名曰为“兴趣”,实则多半就是变相的“学习辅导”,许多学生都是在家长、老师的“指引”下参加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丧失殆尽”。
其二,“课程超市”对学生是免费培训。相对于一些纯粹以牟利为目的的“兴趣班”来说,“课程超市”的免费性质剔除了“升学利益”驱动的色彩,从而能够真正从学生自身的发展角度来设立科目,如此,就能够激发学生真实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在求知欲,对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还应该注意到,诸如“故事会、手工制作、棋类”等“抢手”的科目与那些家长、老师看好而学生“冷漠”的“课本剧”等科目还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这一点来看,“课程超市”真正成为了学生自己的“学习超市”,而不是家长、教师心中的“学习超市”。同时,这种反差也暴露出了学生与老师、家长在学习上的认识差异。仅就此而言,“课程超市”更值得我们的家长、教师以及教育研究者的深思:用成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的做法,是不是早该改一改了。
为此,笔者真诚的期待,这样的“课程超市”能够摸索出经验,越办越好,不要昙安花一现;更不成为某些人为了取得政绩而编造的虚假的典型。 (作者:孙广勋 编辑:马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