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不仅是这几年的热门话题,而且还在不断升温。如今,复读不再是落榜生的专利。高分复读,拿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参加复读班已不再是什么新闻;像北京市有600多分的考生复读,有考上北大,但对专业不满意也复读。复读不再是少数学生的行为,而是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群体了。每年参加高考的往届生已突破了10%,且一年比一年高。2004年,有些省竟达到20%。落榜的考生选择复读是希望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一部分高分考生选择复
读是想考上更值得自己家庭投资的高校和专业,冒风险争取更美好的人生。
复读生一般可分四种情况。一种是原来的基础很差,高考没考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下决心复读要把基础补上,来年再考;第二种是在高一、高二时放松了学习,到了高三下学期才开始努力,成绩立即有明显进步,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树立信心,认为复读一年后肯定能考上;第三种是认为自己有实力,只不过当年高考考砸了,希望复读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第四种是高考成绩可以念大专或普通本科,但考生心中装的是本科梦或对名牌大学情有独钟,也决定复读。
有关专家对复读现象的研究认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复读。专家介绍,复读后成绩提高的空间差别很大,提高潜力最大的学生高考分数大概在300到400分之间,他们有一定的基础,自身能够看到考大学的希望,需要有好的老师在复读补习时点拨,这类学生经过补习一般能提高200分左右。而以几分之差没能考上名牌大学的高分考生一般考分上涨空间较小。原本基础太差,由家长督促复读的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很有可能越补越差,分数不升反降。还有一类考生是三校生(职高生、中专生、技校生),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基础较差但大多非常用功,他们的提高幅度在复读学生中处于中等水平。某高中复读班的辅导老师作过统计,复读班学生50%的成绩下降,30%持平,只有20%提高,其中,只有10%能提升一个批次。这个统计结果不代表普遍性,如北京东城区每年有千余人落榜复读,多数人都提高了成绩,但是否能够提高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就不尽相同了。所以对复读要理性对待,复读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本人是否有积极性和兴趣。考生本人有复读动机的,就适合复读,复读效果就好。如果是家长强迫考生复读,考生往往还是混日子,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差,再参加高考,分数也还是这么多分,很难有提高。甚至有复读了三四年的,成绩始终没有太大变动,总是距离本科录取分数线差一点。此外,分数太低的考生参加复读没有太大意义。200多分的学生,不如去参加成人高考或者自学考试,也能接受高等教育。中专、技校、职高三校生复读参加普通高考的效果一般,少数能够得上本科录取分数线。所以三校生复读目标不如锁定高职专业,这样复读效果好,将来也有升入本科学习的机会。可以这样说,考试发挥失常、知识基础差的人适合复读,而学生能力差,只会死读书的人就不太适合复读;本人有积极性的、有毅力、耐得住煎熬的人适合复读,没有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就不太适合复读。因此,是否复读要有自己的冷静分析,要三思而后行。如果决心复读,就该选择好复读的学校。如何选择复读学校,专家们推荐了几个衡量标准:
第一,不要被复读班的表面宣传迷惑,要实地考察复读地点,要看是否是正规办学、是否有教委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收费是否开正规发票等。
第二,看办学者是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士。有的复读学校是完全不懂教育的生意人办的,商业味很浓,只从商业角度来考虑问题,这对学生发展不利,复读生要选择教育专业人士举办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有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
第三,要看学校的教师队伍。总体来说有三条衡量标准:首先要师德高尚,这个老师要爱生如子,要用“心”去教学,而不是应付了事;其次要具备丰富的高考备考经验;然后要表达能力好。有的学生和家长在衡量老师时,喜欢看这个老师是什么职称,是不是出自名校,这样的想法应该有所调整,名校和职称可以说明一部分问题,但主要还是看老师的个人素质。
第四,还要考虑复读学校基本的学习环境,起码要不受外界干扰,学生能安下心来学习。要看是否采用小班教学,是否按照考生成绩分班,是否全日制上课。有的复读班七八十人一起上课,学生根本没有和教师的交流,学习效果也无法保证。复读的学生水平不同,如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基础差,就应单独编班授课,不该和高三复读生在一个班级学习。即使同是高三毕业生,分数不同,其学习能力也不同,复读班也应该按照考生的成绩设立不同的班级分班教学。此外,许多参加复读的考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所以选择的复读班最好是全日制教学,这样既能保障充足的课时,也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