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3月27日电(王永霞) 记者近日在农村采访时,听到不少农民家长反映,现在城市书店里买的少儿课外书本真是品种繁多,可惜就是贵得让他们的孩子读不起。另外,以反映农村孩子生活状况为题材的书籍更是微乎其微。
14岁的王小波家住农村,他虽然好学但是买不起那些价格昂贵的书籍,每次他去城
市里的亲戚家,看到亲戚家孩子满书柜的书籍,就非常羡慕,爱不释手地看了又看。他告诉记者,要是自己也能买得起这些书该多好,那样他就能学习得更好,一定能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可是,现在走进书店,普通的书都得10多块钱,这可是他几天的饭钱。他只好放弃,利用星期天站在书店里读书。
类似于王小波这样的农村孩子并不是少数。中国80%的人口在农村,应该说,少儿图书的读者多数应该在农村。据一位图书出版社的老编辑介绍,1999年全国共出版少儿读物215亿册,3亿左右少年儿童每人每年还摊不到1本,对于农村孩子更是无从谈起了。
图书价格的增高,必然会影响到少儿读物在广大农村和城镇低收入群众中的普及,限制了其社会效益的发挥,也降低了出版、发行单位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优秀少儿读物选题的开发。这位老编辑主张少儿读物应多搞一些普及本,适合一般读者和农村孩子读的书籍。另外,面向广大农村少儿读者的选题还不多,以农村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原创作品几乎是一片空白。推出贴近农村生活的少儿读物,应成为少儿出版工作的一个指导方针。他希望有这方面资源和编辑能力的出版社能够尽快弥补上这一空白点。
一些教育学者认为,农村少儿读物消费市场的部分空白,反映出我国出版业当前存在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部分脱节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在满足城市孩子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要“眼光向下”,多关注农村孩子,给少儿图书换上“平民化”的服饰,多为农村孩子提供内容丰富、经济实惠的平装、简装本读物。让农村孩子既能看得上书,也能看得起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