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1.B(A项“淤”“迂”读音“yū”,“愚”读音“yú”,“吁”读音“xū”;B项全读“chóu”;C项“韧”“饪”“仞”读音“rèn”,“荏”读音“rěn”;D项“
偏”“翩”“扁”读音“piān”,“骈”读音“pián”。)
2.D(A项“精典”应为“经典”,B项“醇朴”应为“纯朴”或“淳朴”,C项“遗害无穷”应为“贻害无穷”。)
3.A(素养:平日的修养。修养:①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②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品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情境:情景;境地。情形: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环境:①周围的地方;②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沟通:使两方能相通连。勾通:勾结,暗中串通。)
4.C(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5.D(A项语序颠倒。应为“位于……图书馆给中国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项成分残缺,在“成为”前加上“使晋国”。C项语序颠倒,将“艰辛地”放在“研究”的前边。)
二、6.C(赡:胜任。)
7.A(A项中两个“然”字均为转折连词,做“可是,然而”讲。B项上句“于”做“在”讲,下句“于”做“向”讲。C项上句“若”做“你”讲,代词;下句“若”做“好像”讲,副词。D项上句“之”做“那”讲,代词,代指事;下句“之”做“他”讲,代词,代指“髯”。)
8.D(应为“(官)无如何也”。)
9.B(①句表示髯樵为以后的行动作准备,④句也是为搭救邹女作准备,⑤句更是搭救邹女的行动。以上几句都与髯樵设计搭救邹女有直接关系。)
10.B(髯樵低价出卖自己的柴草,并不是为了更容易把柴卖出去。)
三 、附参考译文:
明朝末年,吴县洞庭山的乡村中,有个打柴的人,满脸大胡子并且身材魁伟,姓名不为人所知,极有力气。常在夜间打柴,独自一人在山中行走,不怕碰上毒蛇猛虎。打的柴草,别人只能背一百斤,髯樵独自能背二百四十斤,但是卖给别人,只收取百斤柴的钱。有人惊讶地问他,髯樵说:“柴取自山中,人们都是自食其力罢了。他们不是不想多背,而是力量没有那么大。我的力量是别人的五倍,但吃饭并不比别人多,所以把价钱压低了。再说,价钱压低了,我的柴又容易卖,这难道不是有好处吗?”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异的人,更加刮目相看他了。
髯樵不识字,但是喜欢听别人谈论古往今来的事情,常常激于义愤,说出话来,争辩是非得失,就是读书人也没有办法难住他。(有一次),曾经背着柴到戏场观看《精忠传》,那个扮演秦桧的演员出场了,髯樵大怒,飞步跳上台,摔倒秦桧殴打他,把他打得鲜血直流,几乎要死。众人急忙来救。髯樵说:“他做丞相,奸恶成这样,不打死他还等什么?”众人说:“这是演戏啊,不是真秦桧。”髯樵说:“我也知道是演戏,所以才打他,如果是真秦桧,就要用他的血肉润滑我的斧头了!”他性格刚烈,嫉恶如仇就像这样。
洞庭有个孤儿叫陈学奇,聘邹家的女子为妻室,婚姻已经定下了日期。女子的哥哥忽然夺去妹妹的意愿,把妹妹献给姓苏的一个宦官为妾。学奇到官府哭诉,官府害怕苏宦的势力,没有办法。学奇又状告邹氏女的兄长,苏宦把邹女的兄长一起庇护起来,冤不能伸。学奇没有一点办法。一天,在路上遇见髯樵,把事情的原故告诉髯樵,并且说:“你向来嫉恶如仇,能为我解决这事吗?”髯樵答应他说:“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要催促我。”学奇感动得哭了。髯樵离开后,卖身到显者的家中做赶马车的仆人。显者因为他力气大并且很勤快,非常信任他,(这样他)能够随便进出内室,邹姓女子果然是他的第三个小老婆。髯樵找机会,把情况告诉给邹女。邹女哭得泪流满面,告诉他失身的情况,希望髯樵能做昆仑奴那样的义士(来救她)。髯樵说:“不要着急。”一天,显者的夫人带领着显者的小老婆们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止。髯樵暗暗祝贺说:“计划可以施行了。”于是暗暗在河边准备船只。显者的小老婆们上车,髯樵驾驶第三辆车,就是邹氏女。出门之后,髯樵欺骗副手,转到别的道路上快跑,到河岸边,对邹女说:“上船!”船立即开行,打开船帆,快得像跑一样。众仆人惊骇这突然的变故,喊叫着跑来追赶。髯樵用拳将三个人打倒在地,叫不出声来。慢慢地离开,而女子的船已经到了陈家的门前了。学奇得到妻子非常感动,认为古代的义侠也不过是这样。髯樵对学奇说,应该赶快把找到妻子的情况报告给那官府。官府才不让显者诉讼,到这时人们拍手称快,向髯樵询问讲道义的原由,赏赐他衣帛美酒,披挂花彩来使他荣耀。显者惭愧,关上门好像没有听到。从这以后义士髯樵的名声更加彰显。
11.(1)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
(2)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3)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
(4)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5)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12. (1)B(2)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情的芳草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3)要点:
①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②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
③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
13.(1)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四、14.C
15.要点:
(1)对句中“特定”的理解:人类在与宇宙、世界、大自然抗争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为了获得幸福和自由而产生的情感、意志和行动。
(2)对句中“构成体”的理解:悲剧精神贯穿于情感、意志和行动。“情感”产生“意志”,“意志”支配“行动”。
16.要点:(1)夸父明知抗争的是无法战胜的主宰人类的力量,但他仍不懈地与日竞走。
(2)夸父在与日竞走中,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致,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英雄主义。
17.C
五、
18.CE
19.1)“别的东西”是指勤劳、淳朴、真诚、善良等美的精神、品德。
(2)①句与②句相比优点是:
句式匀称工整且相互交叉照应;
语意表达充分且得到反复强调;
语气舒缓且深沉。
20.要点:(1)“我”想离开村庄,抛开村庄,因为离开才有出息;
(2)“我”尽力隐藏村庄,但村庄却像影子一样关照我,我不断得到她的恩惠,这使“我”开始懂得我们永远是村庄的骄傲,对村庄心存感激之情;
(3)“我”反省自己,认为自己对村庄应当有所回报。
21.句中的第二个“我”是指一个全新的“我”,考生对“我带着我去上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答案示例一:“我”带着“新我”去上路。“新我”是对村庄有新认识的“我”。“我”对村庄怀有深情厚意,不因为村庄而“羞涩”。“我”要带着村庄去上路。
答案示例二:“我”带着“新我”去上路。“新我”是指对自己有新认识的“我”。“我”已经和村庄融为一体,一辈子不可能摆脱村庄。村庄的精神将永远与“我”同行。
答案示例三:“我”带着“新我”去上路。“新我”不想再打扰村庄,不再向村庄索取,而想让村庄休息。“新我”要更好地回报村庄,为村庄贡献力量。
六、
22.转基因棉花是具有Bt基因合成蛋白质的能杀死害虫的新型棉花。
或:具有Bt基因合成蛋白质的能杀死害虫的新型棉花叫转基因棉花。
23.知识的种子,在汗水里播种下了;收获的谷穗,便要在秋天奉献出来。
24.有形的网,无形的网,催促我们的脚步匆匆前行,楼房是有形的网,心灵成为无形的网,我们从这张网,到另一张网。
有形的网,无形的网,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这些网中需要正确定位自己,否则就可能会迷失自我。
25.(略)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