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拼凑包装造不出人文学科的“一流”

http://www.sina.com.cn 2005/04/07 10:04  东方网-文汇报

  ●时下,某一课题、计划要列入“建设”之域,首先便必须贴上“重大”、“跨学科”、“全国或国际领先”等等标签。为了获得入场券,申请者不得不充分发挥想象力,竭尽组合、包装之能事

  ●经费等资源应该在提高学术队伍的素质、鼓励研究者对确有学术意义并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一致的学术课题展开个性化的研究、推动原创性的成果的形成等方面发挥作用。
拼凑包装造不出人文学科的“一流”
然而,这些资源现在却反过来支配、左右着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使之不断偏离自身的需要

  ●学术的发展不是靠人为地“设计”或刻意地拼凑所谓各种宏大项目,不能追求形式上的“一流”、表面上的效应。与社会发展的其他领域一样,人文学科的建设,也要体现和遵循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努力把握并充分尊重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

  近年来,在高校等系统,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已渐渐获得各种形式的关注,其被边缘化的状况,也有所改观。然而,人文学科如何建设?学术怎样发展?这一问题却似乎依然有待进一步思考。

  客观而论,目前各个方面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投入,已有一定力度,从高校的211项目,到各种类型的课题,学科建设和研究经费少则几万,多则数百万,数目不可谓不可观。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其绝对经费额仍有相当距离,但相对于以前的历史时期,研究的资源确乎已今非昔比。然而,问题在于,经费的投入是不是就一定意味着学术的推进?这里无疑涉及投入的方式。

  环视时下形形色色的学科建设计划或研究项目,“重大”、“跨学科”、“全国或国际领先”等等,早已成为流行的关键词,它们每每也构成了评判、选择的准则:某一课题、计划要列入“建设”之域,首先便必须贴上以上标签。为了获得入场券,申请者不得不充分发挥想象力,竭尽组合、包装之能事,“设计”出一个一个国内或国际“领先”的宏大项目,并“组建”起一支一支“阵容不俗”的研究队伍。从程序上看,课题的形成,常常似乎也不乏学者立题、专家论证等环节,但在“重大”、“跨学科”等框架下,立题更多地是对这些先行标准的迎合或投其所好,而论证则往往是按上述标准去裁定。

  这里的实质问题在于,根据以上准则设计的课题、计划,尽管在外观上往往也“依托”学科,但事实上并不是真正从学科建设的内在需要出发,而是服务于争取经费这一功利目标,换言之,不是学科建设,而是抢占资源,成为首要的目的。由此导致二重结果:一方面,对承担项目的研究者来说,一旦项目和经费到手,往往同时就陷于二难困境:或者认真对待研究的项目,如此则意味着背上沉重的负担,因为所申请的项目常常既不是学科建设所真正需要的,也非出于他们内在的学术兴趣,为了完成申请课题时的承诺,就不得不放下自己真正愿意做、且具有更深层的学术积累意义的工作,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到对学术发展并没有真正意义的课题上去;或者将所申请的课题置之一边,依旧专注于自己认为真正重要的问题,如此,则各种检查、评估便将使其时时感受压力:他将如同身处悬剑之下,终日难以安宁。另一方面,对珍贵的学术资源而言,由于其所用往往并非真正的所需,因而往往面临流失之虞;如果我们对相当部分的学科建设及研究经费的投入与它所产生的学术效应作一比较,便不难发现,这并非危言耸听。

  在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以上运作模式下,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的主体(教师、学人)相应地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如果对这种模式不予认同,那么,他们就无法获得丰厚的学术资源;如果参与其中,则又往往要牺牲自己的学术兴趣,偏离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不难看到,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在这里似乎呈现某种异化的形态:学科及学术的资源,本来应该在实质的意义上成为推进学科建设、学术发展的手段,然而,这些资源现在却反过来支配、左右着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使之不断偏离自身的需要,并影响着学人健全的学术选择和工作方向。

  在学术资源的分量不断加重的背景下,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使之真正地推进学术的提升、学科的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事实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经费的投入,并不意味着学科将自然发展,经费的增加,也不意味着学术将随之繁荣。经费等资源应该在提高学术队伍的素质、鼓励研究者对确有学术意义并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一致的学术课题展开个性化的研究、推动原创性的成果的形成等方面发挥作用。简言之,应给予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主体在坚持正确方向前提下体现以人为本。学术的发展不是靠人为地“设计”或刻意地拼凑所谓各种宏大项目,不能追求形式上的“一流”、表面上的效应,那种外在的“重大”组合、语言的包装,也许可以热闹一时,但往往很快会成为过眼烟云,难以形成真正的学术积累,而学科建设中关键的正是创造性的学术积累。与社会发展的其他领域一样,人文学科的建设,也要体现和遵循科学的发展观,后者的具体内涵之一,就是努力把握并充分尊重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作者: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MP3 手机 相机
 
服饰 首饰 护肤

旅游 电脑 礼品

精品折扣一拍网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 分类信息 出口商机,一网打尽!! 立の本环保电池出租店 让湿疣、疱疹不再复发
·美式幼教,火爆中国! ·千百度花坊,利润惊人 ·高血压人要“解放” ·与狼搏斗的医学泰斗
·投1.8万办厂利润惊人 ·哇!电池出租年利百万 ·让湿疣疱疹不再复发! ·银屑病 白斑病新突破
·老年人用品店隆重招商 ·千元投资:年赚百万! ·专业隆胸让我“挺”放心 ·解救湿疣、疱疹患者
·开唐林香烧鸡烤鸭店 ·开麦当劳式美式快餐店 ·专家谈银屑病、白斑病 ·专家专治,外阴白斑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