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由来】
“新生奖学金,最高6万元!”本市某重点高校今年招生中推出奖励举措:报考该校的考生,成绩名列所在省市文理科前50名的,可获6万元奖学金。这意味着获奖学生4年可免费上学,还可得到一笔学习和生活补贴。用高额奖学金吸引优秀生源,是否妥当?
【现象扫描】
新生奖学金看涨
近年来,本市不少高校的新生奖学金额度纷纷提价。一所名校承诺,对考入本校的各省市状元奖励2万元,各省市前10名奖励1万元;某重点高校表示,考分在当地重点院校录取分数线上100分的考生,可获4万元奖金。还有一般本科院校表示,凡高考名列全市前1000名之内的考生,奖励4年学费;前1001—1500名考生,奖励2年学费。这样,考生如报考一般专业,四年至少能获2万元奖励;如报考中外合作专业,最高可获6—7万元。
不少高校承认,高额奖学金有时是“空头支票”。某高校招办老师透露,重奖状元措施已推出几年,但至今无人摘取这个奖。
【考生观点】
选大学不会关注奖学金
小王(大同中学高中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我不大会关注高校的新生奖学金。我关心的是,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志向爱好与哪一类高校、哪一类专业相匹配。如果能冲击北大、清华等名校,我不会因为其他学校的高额奖学金而调转方向。奖学金只是眼前利益,自己今后成长和发展更重要。再说,冲着奖学金去考学校,太冒险了。高考有许多变数,我怎么知道能否挤进市里前几十或几百名呢?
奖学金表明重视人才
向明中学几位学生:高校推出高额新生奖学金,无可厚非,考生是受益者。国外一些名校也设立不同等次奖学金,吸引世界各地优秀学生报考,一些全额奖学金额度也很高,这表明高校对优秀学生的重视和渴求。能获得奖学金,对自己是一种荣誉和激励。如果自己家庭经济条件不大好,挑选同类高校时,新生奖学金将是一个考虑因素。
【质疑与建议】
莫“以分数论英雄”
唐盛昌(上海中学校长):高校渴求优秀学生的心态可以理解,但高额奖学金这一做法值得商榷。现行高考制度有不完善之处,基本上是分数决定一切。高额新生奖学金进一步强化了“以分数论英雄”,能否获奖,高考考分说了算。一分之差、一个名次之差,直接与学生及其家庭经济利益挂钩。这种导向是否与素质教育要求有偏差?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是否值得重奖,应该有更加全面的评价标准。
招生宣传应切合考生心态
杨明华(大同中学校长):高校在吸引优秀生源时,要更加切合考生心态。高校应充分展示办学水平、优势专业、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毕业生流向等考生关注的内容;显示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各种改革举措。如给学生提供换专业的机会,搭建文理科教学大平台进行通识教育,给学生创造选修第二专业的条件等。这可能比高额新生奖学金更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