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月,各家民办高校都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新一轮的招生工作。而前几日南京寒燠失时的气温似乎也在预示:这又将是一次民办高校间的激烈搏弈。竞争的热点就在于———生源。
在今后的几个月,生源不足的问题会让多数民办高校负责人头痛不已,有消息说,2004年北京100多所民办大学招生总数量不足4万人,比2003年减少了大约1万多人。而作为民办
教育大省的陕西,原有的55所民办高校,今年已经有一部分被关停并转。那么江苏省的民办高校情况又如何呢?还有其他的问题阻碍学校的发展吗,出路又何在呢?
江苏民办高校生源情况堪忧
应该说,我省民办高校在征地、招生、收费等方面基本上都得到了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曾一度生源充裕、发展迅猛。但在最近两年,江苏民办高校生源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招生时,填报志愿的考生数量不足,多数院校完不成预定的招生计划。去年有关部门曾推出新政策:高考成绩只要在200分以上的考生就可以通过预科形式进入民办高校。尽管如此,据说仍有学校实际报到人数不到招生计划的50%。
有教育界人士分析,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在相当程度上分流了民办高校的生源。重点高校的二级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出国留学、新兴的网络教育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其牌子亮、负担轻、易过关的特点吸引了很多学生。民办高校虽然门槛低,但收费高昂、品牌号召力又削弱了这项竞争优势。
今年3月,作为教育部的试点,上海三所民办高校首次自主招生。这让江苏一些学校眼热不已,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有关负责人就对媒体说,为在市场上打出品牌,民办高校迫切希望能根据自身特色和定位来选择合适的学生。而按照江苏省目前的录取政策,民办高校是放在最后录取,生源质量就难以提高,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发展。
专家指路: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龚放,在去年一次全国民办高等教育校长论坛上就指出,民办高校如果一味降分只会降低生源质量,削弱了自身在家长和社会中的公信力。他告诉记者,目前江苏教育主管部门也确实可以尝试更为灵活的招生政策,让民办高校建立起自己的招生标准,这对他们选拔和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都大有好处。
龚老师说,作为民办高校,也应该把高昂的收费适当降低,政府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
投资方不能重赚钱轻办学
董事会和教学行政部门的矛盾是民办高校中众所周知的秘密。投资方只看重资金上的短期“合理回报”,这使得教学行政部门很多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具体方案难以实施,严重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到自身的正常运转。据了解,不少民办大学收1.3万元一年,其中七八千要上交董事会,实际用在每位学生身上的也就不到5000元。采访中,绝大多数民办学校负责人都对这点讳莫如深,有人私下里说记者问得“不是时候”,因为“眼下生源都成问题,再把这些事抖出去,谁还敢来!”。
而对于那些这方面矛盾还不是很突出的学校来说,则被办校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困扰。据业内人士介绍,有的学校管理者,面对发展的局面理不清思路,“照搬”公办高校的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有的浮躁冒进,而无视自己师资水平与办学条件较低的现实,急于寻找创建“世界名校”的捷径。这种“照搬病”与“攀高症”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大专不专”、“高职不职”,所培养的毕业生既比不上普通高校培养的本科生、专科生的综合素质与理论功底,又缺乏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过硬技能,高不成低不就,造成工作难找。
专家指路:龚放老师特别强调民办学校要做好自身定位。因为江苏省现阶段民办高校是在公办教育发展完备、实力很强的情况下出现的,办学水平、师资、社会公信力、就业竞争能力等无法与公办校相提并论,“小草才出头就要面对大森林”,对民办高校自然很不利。这种情况下应该明确适合自身优势的定位。而民办高校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办学灵活、专业特色鲜明、办学紧贴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上更接近“因材施教”。所以,民办高校的定位应该锁定在为市场培养企业“留得下,用得上”的“灰领”,即应用型人才、一线技术人才、基层管理人才。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亟须加强
这几年来,江苏很多民办高校已经基本摆脱初期建立时完全依赖公立著名大学退休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局面,引进了大批青年教师,充实了自身的师资力量。但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缺乏教学经验,尤其是市场实践经验,而老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经验也不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的实际情况,教学上有一定程度的脱节。还有个别学校,急于扩大师资力量,青年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自身品牌的建立。
专家指路: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龚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民办大学要根据自身定位建立教师队伍,注重培养年轻人,还要引进“双师型”人才,即高等学府的老师和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师,既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丰富的市场实践经验,珠联璧合,必定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优秀毕业生。
龚老师举了硅湖大学的例子,该校与苏南众多开发区的企业挂钩,以企业一线骨干为师,大力加强实验实训环节,推进了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毕业生也在就业市场上占尽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