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有害的事情看起来是不正常的,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博弈环境中,某些有害的事情就有可能变成人们的占优策略,成为避免更坏处境的正确选择。
比如说,如果不去苦学一些没用甚至有害的本领以便通过各种考试,就可能没有机会获得好的工作和收入。
前些日子,许多有名望的数学家指出“奥数”实际上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处,甚至有害,比如不利于“培养数学家”,于是“奥数”班就不再被提倡。但是,《新京报》4月17日却报道说,“奥赛”培训刚刚在京城叫停,部分学校在停了“奥赛”班未到一个月后,却又准备恢复办班,许多家长又开始给孩子重新报名交费。人们为什么非要让孩子去上“奥数”或者变相的“奥数”?这恐怕不是人们太过糊涂,而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社会选择。就算通过行政手段严令禁止“奥数”班,一定还会出现别的同样有害的考试和强化班。
问题在于,人们迫不得已地“喜欢”那些考试。
喜欢有害的事情看起来是不正常的,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博弈环境中,某些有害的事情就有可能变成人们的占优策略,成为避免更坏处境的正确选择。比如说,如果不去苦学一些没用甚至有害的本领以便通过各种考试,就可能没有机会获得好的工作和收入。“奥数”还不是最有害的,但可以把它看作是个隐喻,代表各种“多余的”学习和考试制度。万事都要考试,这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考试是非自然地定义“人才”的方式。真正的人才应该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能力和成就而被定义的,但考试却是用一些与才能没有很大关系的指标去定义人才。考试的本质与才能无关,而在于它是一种“容易比较”的方式,只要容易比较,能够把某些人定义为“不合格的”,能够完成把某些人甄别出去的任务就行。
根本问题是僧多粥少,各种资源严重匮乏,例如好学校、好工作、好机会等都非常匮乏。在激烈竞争中,总要有分配资源的办法。
比如说,由权力或者金钱作为标准去进行资源分配,但这种标准被认为是“不公的”。当以权力为准,就总是权贵以及“有关系的”人们才能够获利,例如过去有过“万事走后门”的时候;当以金钱为准,就出现没钱就不能上学的情况,如此等等。
不过,权力和金钱虽然坏,但是否像通常批评的那么“万恶”,这要看具体的社会条件,如果一个社会的资源缺乏程度不太严重,权力和金钱的影响力就恐怕没有那么可怕。真正万恶的是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现代社会把生活规定为贪得无厌的行为,假如不贪得无厌,就会很失败,这样就使得所有资源与欲望相比永远匮乏。
现代人想要平等,考试制度就是人为创造平等的一种方式。如果考试制度仅仅是为了超越权力和金钱,那么它就确实是个伟大的制度,可是事情似乎没有这样简单,人们不仅希望超越权力和金钱,而且还希望超越才华、希望淘汰优秀(这样才彻底平等了)。以差的东西为准才能够达到平等,这是平等的一个秘密。
现在的正规教育的情况大概如此,正规考试要考的主要是一些人人只要花时间苦苦背诵和练习就能学得好的东西,人人都学得好,这样就很难比出什么结果,于是只好“参考”其他各种更加没有意义的考试,比如“奥数”和各种“才艺”(各种才艺学习班在许多时候培养的是对数学、知识和艺术的非常错误或者低俗的理解)。
尽管这样是在浪费生命,但是人们只好“喜欢”这些考试,人们不得不希望通过浪费生命而比出结果,即使那些有害的学习和训练非常可能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一事无成,也在所不惜。打倒“奥数”,无疑是正确的,只是必须意识到,这仅仅是教育改革这一愚公移山行为的一小步。(文:赵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