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念高中的中国女孩安娜,为了备战“美国高考”(SAT),竟专程回到中国,在上海新东方学校念了20多天的SAT暑假强化班。如此“恶补”果然大见成效,安娜随后在美国参加SAT考试,取得了1600分(满分)的全球最高分,一下子收到了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一名中国女孩在SAT考试中获得满分,几乎相当于外国人考中国高考得了满分,其难度
之大可想而知。都说新东方的外语教学如何了得,看来果真名不虚传。新东方专门开设的SAT暑期培训班,针对的就是像安娜这样的海外学员,明着抢海外培训机构的生意,牛气得让人不服不行。
新东方素以教会学生如何应付考试而闻名,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东方就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代表。看来,以中国的应试教育来对付美国的高考,的确不在话下,甚至能玩得很转。然而,中国教育如此“玩转”美国高考,却让人感到了一丝讽刺意味。
为什么说具有讽刺意味?因为中国教育“玩转”美国高考,只是表明接受了中国式教育的学生,其“死记硬背”的能力比较强,死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多,并且掌握着较为高超的答题技巧。这让我想起了央视最近一期《幸运52》上的一个场景:一名女博士,在面对“邮票和邮戳谁出现得更早”这个选择题时,毫无犹豫地选择了“邮戳”,结果回答对了。我相信,如此偏僻的一道题,这位女博士未必真知道答案,但她凭借着多年积累下来的应试技巧,还是做出了正确选择:按照常理想象,应该是先有邮票后有邮戳,可既然这个问题成了一道选择题,答案必然与人们的想象的不一样,反其道而选择,往往就是正确答案。
这就是中国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答题技巧。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说有能力的培养,那也只是培养了学生很强的应付考试的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中国人,可以什么能力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应试能力;反过来说,只要有了很强应试能力,其他能力再低也无妨。而实际上,应试能力,即使能算作一种能力,那也只是在考试中有用,而并没有多少社会价值,并不能让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才。中国的应试教育纵然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游刃有余地应付各种考试,但如果知识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才能,知识的实际价值何在?中国教育不仅能“玩转”美国高考,我们的中学生也可以“玩转”国际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可为什么至今我们无人站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中国教育“玩转”美国高考,并不表明我们的教育水平比美国高,更不表明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超过美国。相反地,正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和兴趣用在了如何应付考试上,才使得我们的教育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远不及美国。应试能力胜人一筹,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相差巨大,如此中国教育“玩转”美国高考,岂不是一种讽刺?但愿我们能从这种讽刺中,体味到中国教育的症结所在。 (作者: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