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大军如千军万马,谁是这场求职大战中的胜利者呢?在5月应届毕业生求职如火如荼、高中生报考高考志愿一发千钧的时刻,记者走访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等校,发现小语种人才就业的一些现状,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信息。
本报记者徐伟
“阿”语备受冷落
记者从上海外国语大学了解到,今年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可谓喜忧参半、冷热不均。据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介绍,总体说来,日语系、德语系、法语系、西班牙语系的学生找工作相对顺利。截至目前,大部分学生都已落实了毕业去向;而阿拉伯语系、波斯语系等非通用语种的毕业生则陷入求职的艰难境地。
据记者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市场需求的冷热:市场需求热的,求职自然就顺利走俏得多;而市场对此类人才需求冷的或者无需求的,求职就变得分外艰难。
据介绍,目前在沪外资企业多集中为欧美及日本籍企业,这在客观上给学习日、德、法等通用语种的小语种人才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而相形之下,学习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学生则备受冷落。采访过程中,一些阿拉伯语系的毕业生对记者表示了强烈的无奈:“与阿拉伯语对口的就业岗位少得可怜,选择余地非常小。”
记者了解到,学习阿拉伯语的小语种人才,只有少数人能从事外交工作,另外一部分人则走上了教师和研究岗位。而对于没能进入外交行业,又对教师和研究岗位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没有明确的求职方向,处在求职无门的困境中。对于远赴阿拉伯地区的石油公司等工作机会,很多学生又表示不愿意背井离乡,没有兴趣。
把“翻译”作为兼职考虑
读了小语种专业,毕业后就可以做翻译之类的工作,有“技术”保障,收入也不低。也许很多当年帮孩子报考小语种专业的家长都这样一厢情愿地认为。但令人吃惊的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对记者表示,并不愿意在毕业后只从事和自己的专业有关的翻译等工作,而只愿意把所学习的专业作为业余的兼职来考虑。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的小语种求职者更希望能在外资企业中从事经济管理类等热门职位。同时,他们普遍认为翻译工作更适合成为一种兼职。
上海外国语大学不少小语种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告诉记者,每年校园招聘的旺季,一些国际性知名企业,如外资银行、国际咨询公司、四大会计事务所等不但会到综合性大学如交大、复旦等学校巡回宣讲,上海外国语大学也不例外,也是外企招聘的目的地之一。对此,他们表示,作为小语种专业人才,这些名企对他们来说,无论是从名气、个人成长空间还是薪酬待遇上讲,同样具备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不少人表示:“只要有机会,我更愿意选择这些知名外企,而不会坚守翻译岗位。”
用“第二专业”应对就业竞争
据记者了解,尽管有着自己的小语种专业技能,在英语为通用语言的今天,多数小语种专业的学生都不约而同选择把英语作为自己的第二外语,他们中的很多人同时熟练掌握了英语、法语或英语、日语等两至三种语言,相比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在语言能力方面的硬件优势显而易见。
此外,为帮助学生就业,很多学校都把英语四级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学校要求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在自己的专业之外,必须在本科期间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据悉,很多小语种学生还选择了经济管理、新闻传媒等热门专业作为第二专业进行辅修,为自己将来的求职做准备。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得知,面对就业压力,有将近一半的低年级小语种专业学生表示,如有可能,他们都将选择在本科毕业后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以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据悉,相对去英语母语国家留学的学生而言,小语种人才留学的成功几率要高出很多。
不要被“知名外企”蒙住双眼
据记者了解,在人人都能说英语的今天,同时熟练掌握两至三门外语对招聘企业来说,还是具备极大的杀伤力的。欧莱雅中国人力资源部的刘先生对记者表示,尽管欧莱雅的工作语言是英语,但如果某位职员能够用法语与欧洲总部或公司上层沟通,其职业竞争力和在企业内部的发展空间不言而喻。
但从另一方面,记者却得到不利于小语种专业人才就业的一些数字。据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在上海的外资企业通过外服公司发布的全职小语种翻译岗位很少,每几千个招聘岗位中提供的相应职位量只有1-2个;其中,除了日资公司对求职者有不同层次的日语水平要求外,其他外资企业基本上还是以英语为招聘时唯一的外语要求。该负责人指出:“小语种人才在应聘外资企业的工作岗位时,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公司在招聘的时候,还是注重求职者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语言方面一般只要求英语达到沟通无障碍即可。”他还透露,很多外资企业在需要特殊语种的翻译时,更倾向于招聘一些临时兼职,这也是客观造成小语种专业人才转岗和流失的重要原因。
对此,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小语种人才求职绝不可一叶障目,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在哪里,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不是随大流,大家一窝蜂全都去“知名外企”求职,随意丢弃自己的专业,“知名外企”提供的岗位是有限的,也并非都是最合适的,盲目、无方向是求职的大忌。
职场环境变迁需积极应对
本报讯(记者姜卓)在现代社会,职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每一次职场温度的升降、气候的冷暖,都牵动着职场中人的神经。
32岁的苏文,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大型机电企业做技术人员。三年之后,他升为技术部主管,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专业技术师资格证。很快他就被评为高级工程师,负责大型项目的运作,薪水也大幅提升,并晋升为整个工程部的经理。然而,并不擅长管理工作的他,上任不到半年,公司上层的经营战略发生转移。他的部门被压缩到了最精简的程度,工作日益繁重。他开始动起了辞职的念头,但觉得自己做了多年技术工作,如果跳槽的话,竞争力肯定不如年轻人。所以一直犹豫。
可锐职业顾问建议,当企业不能提供给职业人发展空间的时候,人们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
补短扬长沟通不容忽视
木桶最短的一块板决定其容量,这个道理在职业人身上同样适用。自身竞争力的短板,往往影响优势的发挥。苏文缺乏管理经验,这使得他对跳槽没有信心,但是他有大型项目的管理经验,只是缺乏人事协调能力。职业顾问建议其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加强沟通协调能力。将自己的短板转化成优势力量,成功地转职到技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
左右逢源变化关乎个人发展
当企业高层重组,改变发展战略的时候,企业会逐渐将一些部门剥离。苏文所在部门就是因此而遭到挤压,致使他不得不重新考虑出路。这刚好证明了,企业的变化和个人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和公司里的人搞好关系,探听来自高层的声音,有时候能指导你走出危局。因为,人才的专业素质、行业经验、实战运作能力,都是以企业的需要而定。
见风使舵颓势现快抽身
行业发展处于上升阶段,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所以职业人要关注行业发展,及时了解各方面信息,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对行业市场占有率缩小、行业利润降低保持灵敏的嗅觉,当意识到大势将去,就能够从颓势中抽身而退,及时保住自己的身价。需要注意的是,转职前要分析自己的行业经验的承接性,否则就会流失以往行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