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神秘色彩的“杭州西点男孩训练中心”,有一套独特的鞭打教育方式,这里的25个男孩,几乎都挨过鞭子。训练中心的创办者、主任万国英说,我们就是用“打”这一极端方式,让孩子牢牢记住,有些事情是永远不能做的。我们在招生时就“打”言在先,而不少家长正是冲着“打”花大钱将孩子送入“西点”。
无疑,“鞭打”是一种体罚教育方式。不否认鞭下可能出孝子,但其害处更多。体
罚学生也被大多数国家法律所禁止,我国的《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明令禁止体罚行为,体罚更是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既然如此,对这个涉嫌违法、弊端诸多的“鞭打”教育,一些家长为什么乐此不疲呢?在笔者看来,尽管这个“鞭打”有很多不是,但它正好击中了目前教育的一个软肋,那就是培养孩子意志力教育和挫折教育的欠缺。温室里成长的花朵,经不得雪雨风霜;过度人性化的呵护,虽美轮美奂,却脆弱至极。一些孩子“娇”“骄”等不良习惯,无法在正规的教育体制下得到有效矫正,而“杭州西点”正好弥补和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
“西点”的出现为现在的青少年教育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培养孩子意志力和纪律性,不是一朝一夕或鞭打能够完成的,教育方法应符合科学性,以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前提,这就需要学校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更新,需要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态度和足够的耐心,而不能急功近利。(文:孙秀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