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奖高考状元利小弊大 且莫将状元作为炒作对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5/26 13:35 光明网-中华读书报 | ||||||||
还有一月即将高考,寒窗学子磨刀霍霍,各大高校也是不甘寂寞。试看,为了心中梦寐以求的状元,广东各大高校已是硝烟四起,据日前的《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各高校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纷纷悬出重金以求状元青睐,如华南理工就许愿,只要状元进来,一笔奖励即可达到4万,获得国家奥林匹克竞赛一二三等奖者,都有1万以上的奖励。状元状元,真可谓“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令小生想煞了也。
且莫如此癫狂,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注重的是一种成才教育,而非只为一时的噱头和炒作。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高考状元只是因为偶然命运的青睐而独立潮头罢了。笔者曾经数次参加高考的语文阅卷,客观题都还罢了,作文遇到某个老师纯属偶然,不同的老师,对同一篇作文不可能给出同样的分数,相差5、6分完全正常,这其实也是作文的必然。其他科目我问过别的老师,也有同样现象。但残酷比拼下来,状元和后来者之差往往只有1、2分的距离,考虑到这阅卷时不可避免的偶然原因,某某成为状元,实在也是一种侥幸而非绝对。 再看炒作状元,对学子实在是危害多而受益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学子一旦成为状元,社会的大量追捧,往往容易滋生一览众山小的自傲心理,而失去平常心,这其实对尚未成熟的孩子以后成长相当不利。王安石的《伤仲永》就是一典型例子,我们今天也应当引以为戒。远的不说,当年钱钟书考大学数学只有15分,吴晗考大学数学更是考了0分,按今天门门优秀的状元看来,他们绝对是高考的失败者。但他们两个却都成了著名的国学大家,而反观当年入学考试成绩远远高于他们的其他人,很多却是悄无声息。高考已经进行的近30年,我们今天如果作一系统调查,估计在某行业领先者为当年的状元很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且莫因为一时的状元光环遮掩了前方的道路。 广东是中国的富裕省份,高校的经济状况往往比其他高校要好得多,拿出一部分钱奖励十年高分学子似乎也无可非议。但窃以为且莫将状元作为大肆炒作的对象,积攒内力,多在学生成才的实际工作上下功夫才是正道。哈佛大学从不炒作自己招了多少高分学生,但它保证只要你进了哈佛,一定让你读得起书。笔者也在高校,但深知我们的高校普遍还存在学生家庭贫困影响进一步发展者。对学生而言,钱、更多应该花在这方面才算好钢用在刀刃上。状元状元,说起容易做起难,多少的状元随着光阴的流逝,自己早已失去当年挺立潮头的风采,而淹没在人海当中。历史同样证明,今天的寒门学子其将来发展未必就逊色于现在的志得意满的状元。(西南科技大学文学院:黄全彦)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