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实现目标 就保持73%高校就业率的冷思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5/30 13:33 人民网 |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在今天启动的“2005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上说,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要达到73%以上,即不低于去年水平(北京青年报5月29日)。 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研究生扩招幅度也很大,再加上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跳跃式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现在,教育部明确要求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要达到73%以上,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仔细研
这样的目标能够实现吗?按照那位负责人的说法,去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73%,今年也按照“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原则,制定了就业率达到73%以上的目标。问题是这样的目标有多大的现实性?我们不妨算一笔帐: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338万人,比去年增加27%还多。如果保持和去年同样的就业率,就意味着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要比去年增加近21%!这可能吗?要知道今年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8%。2005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多达2400万人,按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能够安排的只有1000多万人,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400万人左右。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怎么能够一枝独秀,比去年增加近21%?! 一个以教育为本的机关,有什么办法来保证就业率目标的实现?没有人施行,就是再好的政策也是白纸一张,无法执行的规定还不如不规定。 那位负责人还乐观地说,“这个目标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就难免让人浮想联翩。现在有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法,让应届毕业生自己寻找挂靠单位或者制造假就业劳动合同,否则,就拒绝颁发毕业证。一旦教育部下达了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目标,当然会对高校产生压力。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谁能保证高校不会采取不光彩的手段,在提高就业率问题上做手脚?结果呢,一方面是高校就业率的喜报频传,另一方面是大学生隐性失业率的绝对增加,坑的不只是众多的假就业大学生,还包括炮制伪就业率的高校自己,恐怕也包括制定目标的教育部。 现在我们已正在建设市场经济,行政机关随意制定目标年代应该随着计划经济远去。教育部当然不应该在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上无所作为,但是,真正的作为不是制定目标,而是认真思考如何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从改善教学质量上下工夫,让市场选择自己的学生,不要让大学生把书读死了,成为被市场淘汰的“空中人才”。 (文:马国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