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正文

上世纪60年代:最大的消费是“积存粮票”

http://www.sina.com.cn 2005/06/29 12:18  东北新闻网

上世纪60年代:最大的消费是“积存粮票”

  受访者:冯勋伟,1965年华东纺织工学院(现更名上海东华大学)本科毕业,现为博士导师。

  冯勋伟1965年从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的时候,所面临的处境与50年代毕业的大学
生大相径庭。

  冯老向记者回忆,从60年代初,个人口粮定量就开始全面压缩,各地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等严格限量供应,还增发了饼干票、儿童食品补助票等。有过来人这样描述当时的票证使用之广泛:“票据种类繁多,面额毫厘计较,只要你能想到的商品,就会出现相应的票据。有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油票最小的面额甚至是‘0.25钱’──大约也就是‘一滴’油……”

  所以,当时决定留校当教师的冯勋伟非常满意自己的教师工作,因为教师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各类票证补助。那时候是按级发工资,冯老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工资是58元5角,“好像是21级,反正就是这么多。”大家拿着这么多工资就发愁:“这么多钱可怎么用啊?”当时的物资真是太匮乏了,你在大街上转悠一天也买不到什么好东西,根本就没有东西可买!

  “我的工资要养活一大家人!”冯老告诉记者。这位60年代中期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从领第一个月工资开始,就承担起了家庭责任和义务。冯老说的他自己的这一大家人至少有5个左右,基本都没有什么工作,主要靠他的工资来源。

  因为物价便宜,也没有额外的花费,“主要就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不讲究什么生活质量的那种生活需要。”因此,冯老第一个月的工资在支出所有必须开销以后,还略有节余。因年事久远很多事情记得并不那么清楚了,冯老回忆说:“大概还有个10块钱左右的节余吧。”养活了一家人后,还有10块钱的节余真是不简单。

  1965年,正是令中国所有40、50年代出生的人都不堪回首的“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0、1961)”刚过去的第3年,当时,所有的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储粮情结,普遍的做法是:每月两斤的议价杂粮券绝不会放弃,平时能用杂粮券的尽量用杂粮券,以便省下粮票,想方设法把省级粮票换成全国粮票,把零碎粮票换成大额粮票,把旧票换成新票。冯老也不例外,“我把第一个月工资中节省下来的10元钱换了几十斤上海市的粮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MP3 手机 相机
 
服饰 首饰 护肤

旅游 电脑 礼品

精品折扣一拍网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分类·加盟   05暴富行业揭秘 一单生意收回投资
·开唐林香烧鸡烤鸭店 ·05年做什么赚钱快?! ·韩国品牌女装招商! ·治失眠头疼精神忧郁症
·1.2万办厂:年利100万 ·加盟哈佛幼教,赚疯了 ·治疗高血压新发现! ·如何治皮肤白斑鱼鳞病
·女人爱,当然赚钱快! ·投资1000元:利润惊人 ·90个项目赚钱真快! ·肝病为何久治不愈?
·05百姓赚钱好项目联展 ·1000个好项目赚钱快! ·皮肤病皮肤白斑要防治 ·女人,快乐的秘密武器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