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信息 > 正文

洋博士迷上中国方言 学习汉字翻烂了词典(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07/04 15:12  《北京考试报》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邵会莲

  鲜花盛开,笑语欢声,6月28日,在北京语言大学毕业典礼上,波兰青年Pawel Matulewicz(帕维尔·玛突来维切)从校领导王路江手中,接过学位证书,成为第一位在华取得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的西方人,也是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温州方言的第一位外国人。

  学习汉字翻烂了词典

  那个酷热的午后,记者在号称“小联合国”的北语见到了帕维尔。他身高一米八多,典型欧洲人,健壮结实,高鼻蓝眼,普通话很流利。

  他告诉我,10年前,大学海运专业毕业后,他申请了政府奖学金,来中国留学。他才知道,在普通话之外,还有粤语、吴语等相互不能交流的语言。他深信,这些方言保留了最本色的地方文化,内心充满好奇和憧憬:那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曾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奖学金计划只资助一年,归期临近,为深入了解方言,他选择了留守,一学十年。学完汉语本科后,深入广州、香港,研读粤语方言,取得硕士学位。之后和中国学生同堂竞争,跟著名语言学家曹志耘教授读博士,继续研究吴语方言。

  四年前,在温州洞头,他发现,当地方言和中古汉语发音关系密切,坚定了研究瓯江方言的决心。年底,他再下温州,仔细揣摩温州话韵母,惊奇地发现了新的语音演变现象:性别和年龄制约了这些变化。

  2004年底,在第三届社会语言学国际研讨会上,他因温州方言研究获优秀青年学者奖,是三位获奖人中惟一的外国人。今年6月,他的12万字博士论文通过答辩,答辩委员会主席钱曾怡说:“一个外国人能把复杂的瓯江方言描述得如此翔实,分析得如此清晰,非常难能可贵,中文写作水平很高”。

  没人知道,这个倔强的洋学生付出了怎样的辛苦。他说,拼音字母学起来不难,最麻烦的是汉字,每个字都要写十遍、二十遍。最头痛的是,生词特别多,每遇新词,就要翻词典,词典都翻烂了。

  帕维尔的导师曹志耘是王力语言奖获得者,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身兼三份学术刊物主编,工作节奏之快,被人形容为“比窗户的玻璃缝还密”。帕维尔投奔曹老师门下,只是出于对方言感兴趣。

  真成了曹老师学生,他起初真有点不适应,老师对学生要求高,要看很多方言史料。3700个繁体字成了3700只拦路虎,考验着帕维尔。看着那些奇怪的文字,他后悔过。然而,每当要泄气的帕维尔沮丧时,不服输的帕维尔就会跳出来提醒他,你在学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想认输吗?于是,他又坚持了下来。他终于掌握了繁体字的部首替换规则。今天,他手机里发出的短信都是繁体字。

  调查方言踏遍33乡镇

  田野调查是方言研究的重要方法,枯燥而辛苦。五个多月里,帕维尔跑遍了温州11县、市、区的33乡镇。每到一地,他就请来65岁以上老人,用方言读他从《方言调查字表》中选出来的1200个字,并录音,再用国际音标记下来,注上音调。

  他说:“田野调查对我是很大考验。一个外国人,跑到偏僻的地方调查方言,困难很多,有时,一两个月洗不上澡。最难的是,所有工作要自己安排,要准备调查材料,万一材料有错误,调整起来很难。找到合适的发音合作人也很难”。

  在雨后泥泞的山间小路上,在瓯江沉默流淌的波纹里,在大门岛怒涛拍岸的海岸上,从日升到日落,帕维尔跋山涉水,走进民间,走进方言的原生态。他惊奇地发现,权威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关于洞头岛方言的描述,并不准确。于是有了他的博士论文《吴语瓯江方言韵母演变研究》。

  乡间生活的简陋,调查工作的枯燥,他都能适应。然而,那一次,他真的绝望了。他花费了大量心血收集证据的MD机罢工了,工作被迫中断。他痛苦地自问,难道是天意?在那灰暗的日子里,温州朋友杨方云、李联,想方设法帮他维修。为此,他一直心存感激。

  帕维尔对语言有天生的悟性,在波兰已学过英、德、俄、西四门外语。田野调查后,他对粤语小有研究,会用吴语和当地人交流,能分辨出采访人是不是纯正的当地人,“平阳话和瑞安话读音就不一样”。

  帕维尔说,“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能吃苦”,自从过完十八岁生日,他从没跟家里要过钱。其实,他的学费相当于中国学生十倍,加上买书、住宿和生活费,开支很大。缺钱时“就仔细计划怎么花钱”,跟朋友借过钱,也努力学习,获得过学校的“友谊奖学金”,更多时候,当翻译,当导游。


波兰小伙儿帕维尔(中)获得博士学位后,高兴地与同学攀谈。摄影邵会莲

  支持北京申奥请万人签名

  在波兰人的传统节日圣诞节,帕维尔会仰望星空,遥想两万里之外的家乡,在那美丽的波罗地海滨城市什切亲,想像着父母和弟弟在圣诞树下,庆祝节日的温馨。而今,那一切已渐行渐远。想家时,他就上网发伊妹儿。在心中,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家乡。

  十年里,帕维尔亲眼见证了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北京首次申奥以一票败给悉尼后,他也跟着伤心。2001年北京第二次申奥,他和德国人古乐言一道,号召老外签名支持北京。从3月到7月,他们到校园、到长城、到酒吧、到秀水街,到一切有外国人的地方,收集老外签名,12008人签了名。半米厚的签名册给了奥组委,听说还要在体育博物馆陈列。

  帕维尔发现,中外之间依然缺乏了解。假期当导游时,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繁荣吃惊,他们印象里的中国,还停留在三十年前。他还发现,即使在外企,中外员工间也缺少沟通。他认为不对,应该改变,外国人要主动融入中国人中,当文化使者。两年前,他和朋友自费印制了一万多张贺卡,搭起“文化桥梁”,组织外国人发贺卡给驻京单位,祝福新年。

  帕维尔是个感恩的人。在他的博士论文后记里,提名致谢的达40人之多。他说:“其实,我最感谢的人还有自己,因为我能坚持,能完成老师要求的所有事情。生活中很多人会面对‘要不要坚持’的问题,我深信,‘能坚持’才能获胜。”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北京考试报》共建专栏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