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研究生论文为赋新词强说愁 一定要强求创新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07/05 20:36  新京报

  作者:房宁 中国社科院政治所副所长、研究员

  在如何定位研究生教育的水准的问题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实事求是,还事物的本来面目。否则,像现在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培养。提出过高的标准,实际上是在诱导学生好高骛远。

  每年的这个时候,像夏日里的气温一样,高校里博士生、硕士生的论文答辩也热闹、红火起来。学校、科研机构中的老师们,自然也要跟着一通忙活,评阅论文,参加答辩。这阵子我也不例外,应邀参与了一些此类活动。

  评阅论文,本应是件惬意之事,开阔眼界、增加新知,遇上篇好文章更是赏心悦目。

  但说老实话,实际情况是一篇四五万字的硕士生论文、十多万字博士生论文看下来,常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以致不胜其烦。

  烦从何来呢?坦率地说,最令我厌烦的就是所谓的“创新”。根据有关规定,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必须具有创见。有的学校,还煞有介事地搞出烦琐表格,让评阅人对论文的所谓“创新”价值打分。殊不知,这个不切实际的规定简直害苦了如今的莘莘学子。没有创见,论文就有重大缺陷,甚至不合格。于是,学生们被逼得不得不绞尽脑汁地搞出各式各样的所谓“创见”。

  看了这些学子们的创新,那真叫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些年,我看到的一些论文中的所谓创见,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曰张冠李戴。一些学生在考证某些学说、论点时,常根据自己极其有限的阅读随意把某人封为始作俑者,然后评点发挥一番,算作是自己的新发现、新观点。其实,这个学说早已有之,已不新鲜。

  二曰叠床架屋。有些原理、概念原本已有定论,简洁明了。而有些学生为出新出奇,舍近求远,啰啰唆唆地说上一大堆,把捷径变曲径,把绕个大弯子说成是自己的发明。

  三曰大言不惭。那就是干脆把前人的成果、已有的知识,武断地宣布为自己的创见。点出这类令人啼笑皆非的所谓“创新”,完全不是要贬损我们的学生,他们是值得同情的,因为他们是受害者。应当受到批评的是我们教育制度中有关不切实际、不合理的要求。

  自然科学,我不懂。社会科学领域中轻言创新是不可取的,也是很不严肃的。社会科学是以人、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重大的理论成果和富于创见的观念,决非出自文献中的归纳或逻辑的推演。社会科学领域重大的理论成果,往往出于对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或重要发展变迁进行的观察和总结。某些较为单纯的历史考据、案头学问,那也是要在长期的学术积累的基础才能做出的。对重大社会实践的观察与总结,长期的学术积累,则恰恰是一般学生所不具备的。没有必要的条件,何言创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创新是不切实际的。当然,不能绝对地讲硕士生、博士生不能创新,但那是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决不能强求一律。

  在如何定位研究生教育的水准的问题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实事求是,还事物的本来面目。否则,像现在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培养。提出过高的标准,实际上是在诱导学生好高骛远。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平民化的阶段,加之如今文化昌明、科学进步,欲达学术前沿,早非易事,于今尤甚。普遍地要求学生在学习阶段都要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实在是勉为其难。与其如此,不如退而求其次。

  我以为,作为一般要求,应当将文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定位于程度不同的习作,不论硕士生论文抑或博士生论文,一般来说都属习作范围。

  写作论文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学术训练,只要学生按有关学术规范,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写作的流程,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政治正确、观点自洽、文理通顺,即可。按照学生普遍的实际水平规定论文写作的要求,标准不必高,目标不必大,选择一些学生可以把握驾驭的普通问题、枝节问题。哪怕是点点滴滴,能将其搞懂、搞通,也不失为学术研究。

  我们不要再难为学生了,也不要再糊弄我们自己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