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教育时评:现代版“伤仲永”令人感慨

http://www.sina.com.cn 2005/07/14 10:4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2001年,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录取了一名“神童”——高考成绩超分数线60分、年龄却只有14岁的王思涵。但据媒体近日报道,目前,这名本应今年从大学毕业的“神童”却因为多门成绩零分,已经被学校“责令退学”

  想当年,以低龄高分被誉“神童”;看如今,却因为多门功课零分而退学,真是一出活脱脱的“伤仲永”现代版。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

  感慨之一,是教育规律何时能够真正受到尊重。我在想,如果说王思涵果真是天才,那么是谁戕害了他?如果说王思涵本没有这么大的天才,又是谁制造了这么一场泡沫?想来想去,这与当前教育规律不能真正受到尊重有关。

  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数千年前的教育典籍《学记》中说:“学不躐等也”,意思是学习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不能跳跃。这些说法,非常契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

  然而观诸今人,往往却是“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定授以三百字,常恐其精神力量有余”。很多教师和家长,惟恐学生有闲暇,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一天培养出个“神童”——这实际正是对教育规律截然的违背。

  再看看王思涵。据报道,他小学只读了三年,然后用4年时间完成了初、高中6年课程。中学期间,他每天连吃饭时也是看书的,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

  感慨之二,是各级教育能否少些功利性,更加冷静、更加人本。当前有很多学校,整天逼着学生学习,热衷于“神童制造”——如果真正以学生为本,一个理性的教育工作者,决不会揠苗助长,决不会对家长的“望子成龙”情结推波助澜。

  容易想见的是,在当年“神童”初成时,无论是其所毕业的中学,还是录取他的大学,会是何等的骄傲自得意气风发!但是,谁又想到过“神童”光环下的那些孩子将会遭遇的困难?

  据悉,王思涵考上大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积劳成疾去世了。王思涵说,自父亲过世后,他就学不进去了。我不知道,这四年来,学校可曾有人对其予以心理的辅导?或许没有吧,至少是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否则,他怎会沦落至多门成绩零分的地步?

  感慨之三,是国人的“神童情结”何时能除。世上当然会有一些超常儿童,我也赞成对超常儿童进行一些特殊教育。但是,超常儿童毕竟可遇不可求,并且其“超常”也只是相比的,绝非可以没有限度地接受知识。而如果孩子本非千里马,却非要以千里马驭之,岂非摧残?!(文/克文)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