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谁该为名牌大学博士街头乞讨负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7/14 18:21 光明日报 | |||||||||
继北大才子街头卖肉之后,如今又有更抢眼的新闻:南京某名牌大学热能博士陈某,居然当街行乞。据报载,他的博导老师称,陈某很聪明,理论基础很好,动手能力也很强,学校当初对他很器重。后来由于出国未果、工作没着落,碰了不少钉子,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常常只做了几个月就因各种原因甩手不干。如今,妻子已离他而去,他坐在街头乞讨,自称“想过简单生活”……
国家培养一个博士很不容易,却匪夷所思地沦为“博士乞丐”,令人十分不解和惋惜。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博士生去卖肉、乞讨,虽然只是个案,但也不是绝对偶然现象。现实中,类似高才生找不到工作、无所作为的情况并不罕见,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找出其中原因,对人才的成长、培养与使用不无裨益。 人才的成长与成功既要靠才能,也要靠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对于“博士乞丐”来说,一个很可能的情况是,从上小学到读博士,从学生时代到踏上社会,他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甚至纯粹个人的小圈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很少与他人、与社会交往,也就难以融入群体,适应社会。特别是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的时候,破罐子破摔,生活放任自流,不是想到国家把自己培养成高级专业人才,理当以积极进进取的心态去发挥一技之长,为国家、为家庭作出应有的贡献并承担责任,却选择了牺牲尊严博人同情的流离生活。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一个人心态摆不正,心理出现问题,难有出息。 古人有“以德御才”之说。这里的“德”,是指良好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才”的发挥要靠“德”的指挥和驾驭,否则将畸形发展,甚至一事无成。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有很多学问,而最基本的要求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把非智力因素看得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既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又注重良好道德品质与心理品格的培养,力争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步提高。可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教育,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方面下了多少工夫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反复强调德育的重要,但在教育实践中却有意无意地被大大忽视了,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应试教育。这样一来,出现“博士乞丐”和心理素质差的高学历者就不足为怪了。 部分高级人才出现的问题,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因此,我们不能一味责怪甚至嘲笑他们“咎由自取”,除了要求他们端正心态,适应社会之外,还要在用人方面多些灵活和人性化,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学校教育和社会也该反思一下,对此承担部分责任。如果用人单位能够增强爱惜人才之心,在用人上更“灵活”一点,还是可以发挥专长,有所贡献的。此外,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在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能否开辟更有效的人才通道,避免类似的现象发生。(文:梁守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