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一条“考高”独木桥:高分生为何甘愿落榜复读

http://www.sina.com.cn 2005/07/23 17:06  新华网

  “高分复读”现象表明在高考的基础上,一座新型的“考高”独木桥正在形成

  19日,2005年高考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工作在一些省份基本结束,尘埃落定之时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而这欢愁中,社会反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一批与北大、清华失之交臂的高分考生甘愿落榜而去复读。

  “事实上,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高考中的一座新型‘考高’独木桥正在形成。”中央党校研究室赵杰博士指出,“从普遍认为到北大清华才是接受真正的‘精英教育’的认知角度看,这个独木桥几乎是当年高等教育稀缺时代千军万马要挤的那座高考独木桥的自然延续,是新形势下中国高考最具有代表性的现象。”

  如此“落榜”

  日前,清华大学在北京地区的录取线最终公布,615分的理科录取线让今年高考成绩为613分的小胡以2分之差“落榜”,就读于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他准备决定复读一年再搏北大清华。同一时间,和他做出同样决定的还有这个学校十几位成绩出众却黯然“落榜”的“北大清华迷”。

  据人大附中一位毕业班班主任透露,在她的班上,只愿意上北大、清华、人大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我觉得,高考对于他们就是考北大清华等为数不多的几所名牌大学,其中的压力和动力几乎和20多年前我们考大学的心态一样──都是在一座独木桥上颤悠着、争取着。”

  来自全国各地的信息显示,在第一批本科录取线划出后甚至在高考成绩刚刚公布后不久,就有相当一批成绩出色却因种种原因和北大清华等名校无缘的高分考生踏上了复读之路。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北京、上海、湖北、天津、广州、江苏6省市600分以上的复读生就有3000多人,其中考上全国重点大学没报到的达1800人之多。

  “大学对于中国普通民众来说骨子里还是有‘精英情结’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态下,人们的这种情结必然地向‘你无我有、你有我精’的顶尖化转移。”赵杰说,“这种转移必然导致大家都盯死北大清华,‘考高’独木桥的形成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桥上有桥

  考高分、上名校,在我国终于用令世界瞩目的“实现高教大众化”的发展速度拆毁了教育资源稀缺导致的“高考独木桥”后短短几年时间,围绕着高考,令人惊讶地在原地迅速形成了一座新“桥”,而这座桥似乎比以前的更窄、竞争更险恶。

  大量挤在“考高”独木桥上的学子,自然和当年面临高考独木桥的前辈们一样,承受着大部分被无情淘汰的沉重压力。

  以进入211工程的全国百所重点名牌学校为例,2004年这些学校统共招生在40万左右,而同期全国考生人数为500多万人,事实上形成了10比1的录取比例,而这个比例在中西部地区更可以扩展到30比1甚至更多。

  低录取率必然导致高复读率。来自南京的信息显示,这个市部分复读学校近日报名和咨询十分火爆,其中,有不少是达到了本科一批线或已被本科一批高校录取的高分考生,甚至还有超过600分的绝对高分考生。他们复读的定位十分明确,就是为了明年考上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

  这其实是一种不是十分理性的“赌博式”复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黄平博士指出,高分学生有学不上,而是宁肯复读以备明年卷土再来,且不说是在时间上的一种浪费,更从一定程度上累计性地加剧了“考高”的残酷性,社会成本也在无形中增加。

  据统计,北京市复读学校走读制学生一年的学费在14000元左右,最高学费为16000元,最低学费为9500元,远郊区的寄宿制学校的学费(含食宿费)则高达23000元左右。如果一个孩子复读一年,加上学费、平时的生活费、交通费等等,平均开销将在20000元左右。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