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学生心声:设教学型教授 不如引教授回归教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10/14 15:43  燕赵都市报

  为什么科研好的老师就应该是教授,而教学再好的老师却因为没有“过硬”的科研成果而一辈子都评不上教授?近日武汉大学尝试为教学优秀的教师专门设立“教学型教授”岗位,以改变这种不公平状况,提高本科教学质量。(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

  特设“教学型教授”岗位,的确能鼓励教师专注于本科教学,可是想借此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就有些想当然了。笔者认为,“教学型教授”岗位的功能主要是还教师以公平,
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还得请那些埋头研究的教授亲临本科讲坛授业、解惑。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云,“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大师之大也”。大师们的渊博学识、儒雅气质、治学精神,通过言传身教,对大学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今本科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这些大师教授们纷纷远离教学,“讲师围着本科转,教授博导看不见”,本科生成了教授们遗忘的角落。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就必须通过制度设计引导教授们回归讲台。

  然而“教学型教授”岗位这一制度并不能起到这种效果。教授们之所以不登本科讲台,是由于要忙着搞科研,是由于手头有科研项目才能有足够的经费,才能享受更高的荣誉,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带头大哥”。另外,由于研究生的扩招,许多教授的教学对象也相应“升级”。要真正让教授们教授本科课程,就必须在这些考评机制上做文章。

  特设“教学型教授”岗位,激励的对象只限于那些尚未评上教授职称的助教、讲师和副教授,也就是让这些教师更专注地开展本科教学。事实上,这些教师由于学术名望、研究水准所限,并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供他们作过多的学术研究,很大程度上,他们的精力只能用于本科教学,因此“教学型教授”岗位的激励作用也就大打折扣,其作用也只限于还本科一线教师以公平,精神慰藉的成分居大。

  “教学型教授”岗位,是一个以教师作为博弈对象的制度,对学生并无多大实质影响。笔者在中部一重点大学学习了两年多,但迄今能和教授们交流学习的机会少得可怜,这一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我想说的是:本科生不应成为教授们遗忘的角落,我们急盼更有效的制度让我们沐浴大师们的教导。(作者:雷辉 武汉某高校学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