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陪读 一份太沉重的爱

http://www.sina.com.cn 2005/11/10 11:34  新华网

  内蒙古大学教师闫玉峰副教授认为,陪读是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作祟。很多家长认为,“前人强不如后人强”。现在的中年一代,许多人都因时代的原因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中年家长愿意以“牺牲”的形式成就孩子的学业,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们普遍存在的“补偿心理”。再者,就业市场对求职者学历的要求,使家长感到了竞争的压力和教育的重要性。三是家长们的“从众”心理,使自己希望为孩子创造出与别的孩子一样的甚至是更好的条件。

  内蒙古大学布仁教授认为,父母陪读还反映出一些家长对子女“管”字当头的教条。父母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管起,小学要管、中学要管,甚至上了大学还要管。但“管”并不能取代教育和疏导,因为毕竟不能“管”孩子一辈子。重管不重教的教育方式,不仅让父母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劳动,也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从家长重视教育、关注孩子前途的角度出发,家长陪读本无可厚非,但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家长的溺爱,使许多中学生缺乏自理自立能力,更缺乏吃苦精神。那些连自己的生活都安排不好的孩子将来又如何能在社会上立足呢?爱孩子没有错,但家长在照顾孩子生活的同时,更应教会他们如何去独立生活、面对社会。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阿尔泰研究员认为,父母陪读,实际上是父母对子女学校教育过程的过度参与;但学校教育毕竟是家长所不能取代的。陪读虽然可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会削弱学校教育的功能,而带给学生的则更多的是负面影响。中学时代正是人格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时候,孩子和父母住在学校外面,就会减少和同学接触的机会,从而容易养成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导致与同学关系的不融洽,甚至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和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阿尔泰认为,父母陪读不仅弱化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弱化了他们今后面对人生挫折的应变能力。父母陪读不仅让子女失去了本来不多的锻炼机会,也极易让他们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使他们在生活和精神上都长期依赖父母,成为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完)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