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聚焦:高校自主招生 “破冰之旅”任重道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1 10:28 荆楚在线-楚天金报 | |||||||||
记者 赵飞 邵娟 “自主选拔录取”一词,对于众多高考考生和家长来说并不陌生。2003年,当教育部宣布“全国22所部属高校作为高考自主选拔录取首批试点院校”后,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被教育界人士称为“我国高招制度的破冰之旅”。
经过两年的实践,参加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的数量,从2003年的22所扩大到2005年的42所;考生报名形式,也由最初的单一中学推荐变更为学校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模式,自主选拔录取经历了三年范围不大却影响深远的探索和实践。 11月8日,武汉大学率先公布了该校2006年自主选拔录取方案和招生计划,从而拉开了我省高校2006年自主选拔录取的大幕。 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到底给高考带来了哪些影响?高校通过它实现了“不拘一格录人才”的愿望吗?中学和考生如何看待这一选拔方式?高校又是如何进行自主选拔录取的呢? 中学:有时会推良不推优 武汉市一所重点高中校长告诉记者,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全国一流名校,每年都会下拨1-2个名额到升学率高的重点高中,中学会把最优秀的学生推荐给这些高校。 何为最优秀?“为了公平起见,学校会把学生的表现、获得的奖励、大型考试的成绩等综合起来换算成分,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排在最前面的就有优先选择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权利。”这位校长这样说道。 但是,对于有些高校,尤其是省内的部分高校,一些重点高中会采取推良不推优的做法。因为从多送一个学生上重点大学的角度考虑,中学希望推荐那些成绩不错但不是有十足把握的学生,而让实力更强的学生直接参与高考竞争。 无论是推荐最优秀的学生,还是推良不推优,原因都是一个,在面对高考升学的问题上,中学不得不抱有功利色彩,以让更多的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特别是每年能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因为这就是下一年招生宣传的砝码。 “这一点是最令我们头疼的,绝大多数重点高中仍将北大、清华等‘名校上榜率’作为学生高考冲击的目标,这一信念甚至超过了对自主选拔录取意义的理解。”武汉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处长钱建国说。该校在2004、2005年的自主选拔录取中,将报名条件由“中学推荐”改为“中学推荐和考生自荐”,就是想绕过中学的坎,吸引更多有专长的考生报考。 学生:给优秀者增加了保险系数 去年,武汉二中一名获得科技创新奖的学生参加了5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最后全被录取,但高考结束后,该名考生却凭高考成绩报考了另外一所高校。 高分考生流失,这是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最为头疼的事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好苗子却因为高考发挥好,选择了更好的高校而流失。 但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们,对这样的政策却表示欢迎。“平时成绩再好,高考都可能发挥失常,如果通过了自主招生考试,就意味着即使高考发挥失常,也能就读一所重点大学,能不诱人吗?”武汉六中的一名高三男生这样说道。因此,大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都会参加这样的选拔,让自己多一层保险系数,能以稳定情绪参加高考。“嘿嘿,有了一道保险,高考估计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到时就能读更好的高校和专业了。”这名男生说。 高校:改革步子不敢迈得太大 只要对比北大、清华、武大、华中科大、华中师大等试点高校每年的自主选拔录取条件,就不难发现:虽然各高校对考生报名资格的具体要求各有不同,但这些重点高校却都在简章中明确表明“选拔综合素质较全面,有突出才能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可以看出,其意在跳出“以分数论人才”的圈子,从全国各高中网罗具备不同专长的“怪才”、“偏才”入校。 那么经过了两年的自主选拔录取,高校究竟招到了多少有特殊才能的拔尖人才呢? “其实各高校对目前自主选拔录取的结果并不满意,因为录取时毕竟还没有完全摆脱高考分数这道硬‘杠’”,从事了多年招生工作的华中师范大学招办主任孙永祥对记者实话实说。 他说,目前我国重点高校所试行的自主选拔录取,与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尚有一段距离。自主招生应是在录取中以高校为绝对主体,录取什么人才、用什么标准录取都由高校说了算,但教育部在2003年公布的关于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的《通知》中就有明确要求:“高校应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进行自主选拔录取”。这就是说,自主选拔录取是建立在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之上的,考生通过自主选拔录取进入高校的最低“底线”,是高考成绩必须达到当地省重点线,达不到这一条,再有专长的学生也不能被录取。 但是有专长的学生,必然会在特长培养上投入大量时间,其他功课自然会受到影响,高考就很难取得高分,甚至有可能达不到省重点线;而能达到省重点线,又具备一定特长的学生,其特长也多集中在写作、数学、英语等科目上,这样的学生即使单凭高考成绩,多数也能考入重点高校。 9月27日至28日,教育部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了本年度的“高校招生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研讨会”,来自北大、清华、人大、浙大等18所试点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到会。记者从会上得知,虽然教育部给各高校确定了“招生总计划数5%”的自主选拔录取名额,但两年来,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实际录取率平均不到4%,这样的局面多少让参与试点的重点高校感到一丝尴尬。 “如果跳过高考,直接实行自主招生,会很麻烦”,孙永祥说,自主招生考试从命题到组织考试、面试,招生过程操作起来工作量很大,要经过高中推荐或学生自荐、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入围、高校自主测试排序等多项程序,几乎每个步骤都要向社会进行公示,如果报考学生过多,则会占用学校的大量教学资源;另外,高校自主招生尚未形成较高的社会公信度,绝大多数家长和考生仍将文化成绩作为判定人才的唯一标准,如果招进来一个特长突出、成绩却平平的学生,那其他通过高考考入高校的考生肯定会认为有失公平,从而引发矛盾。因此,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尚不宜迈步太大,目前高校以高考为依托,进行兼顾考生特长的自主选拔录取较为符合实际。 “但自主选拔录取只是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进程中的第一步,将来的趋势肯定是进一步加大高校招生自主权,这一点从教育部逐年增加试点高校,各校逐年放宽考生报名条件便能看出。”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将来,孙永祥很有信心。 高校自主选拔考些啥 高校:让学生“考”出特长 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测试会考些什么?这是今年很多考生都关心的问题。武汉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处长钱建国告诉记者,2003年该校首次试点自主选拔录取时,对于考什么,怎么考曾有过两种意见:一种是,中学教什么,高校就考什么;另一种是,学生有什么特长,高校就测试什么。“最后我们选择了后者,就是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测试的路子。因为第一种方法虽然看起来较公平,但实际上并没有跳出中学现行的‘高考应试’圈子。”钱建国说。 2005、2006年,武汉大学均以冬令营形式对报考该校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组织专家进行自主测试,分为文化测试和能力测试两种,其中文化测试为文科或理科综合卷,内含语、数、外、物、化、生、史、地、政等科目知识,均由武大聘请校内或校外中学专家联合命题,答题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50分,所有考生必须通过文化测试才能进行不同的能力测试。无论考前考后,试卷始终处于保密状态,除了专家们外,甚至连招办工作人员也不能翻看。 “高校在自主选拔录取中对考生进行文化测试,实际上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高考中达到省重点线的实力,以增加录取率,所以自主测试文化题部分的难度区分度不会低于高考。”武大一位参与命题及组织考试的教授向记者透露:由于文化测试时间有限,但涉及科目却较多,因此试题的学科综合性很强,有时一道题需要学生运用不同科目的知识才能解答。而2006年该校能力测试则是根据考生报名时申报的个人专长,按语、数、外、物、信息科学等学科类编成10个小组,组织专家对考生进行动手实验、笔试或口试等测试,如果遇到无法编组的“怪才”,学校则会专门调派相关专业的专家临时编组,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测试。 当记者问起2006年该校自主选拔录取考试会有哪些变化时,这位教授神秘一笑:“在命题形式上肯定和2005年有一定区别,具体内容尚在讨论中,暂不可奉告。” 华中师大外国语学院教师刘芳,是该校2005年自主选拔录取英语口语面试的评审专家之一。她告诉记者,她是在口语测试开始前,才和其他评委们一起被允许打开密封试题的,每名考生被告知题目后,只有五分钟的思考时间,其后要面对5分钟的评委提问。面试题目多为当前热点话题,在对话时,3名评委主要考查考生英语口语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语音语调是否标准、流畅性如何、用语是否正确、观点提炼是否准确等几个方面。 她惋惜地说,当时参加考试的不少考生基本功很好,但明显因为紧张而影响了口语表达,最后被判低分淘汰。 考生回忆:考题综合性强 毕业于襄樊致远中学的丁怡,2005年通过武大自主选拔录取,如愿考入该校国际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他告诉记者,他当时是通过自荐的形式到武大报名的,他的特长就是“玩转电脑”。别看丁怡年龄不大,高中时就已是网上小有名气的电脑高手,他还被国内不少网站聘请为网络安全负责人,专门在网上和各类“黑客”打技术攻防战。 丁怡回忆说,当时参加武大自主测试,文化测试难度大体与高考难度相当,但基础知识考得很少,绝大多数都是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其中中文写作题是让考生自己选取一首描写中秋的古诗,并由此进行发挥,是一道自命题作文,规定500字左右。 上午进行完文化测试后,下午丁怡就被安排参加信息科学组的能力测试,“当时有A、B两种试卷供考生选择,A卷是传统题,题型与高考卷类似,题目难度和高考卷中的数学压轴题差不多;而B卷则是创新题,很多内容都是以前在课堂上没学过的,比如数字排列、统计、复杂的图表等内容。”丁怡说,当时不少同学都选择了A卷,因为题型熟,把握大,但他却选择了B卷,全凭着自己平时学到的知识和对题意的理解,做完了整张试卷。阅卷结果出来后,丁怡拿到了武大自主选拔录取测试三等奖证书,为考入武大赢得了加分待遇。 华中师范大学2005级英语系的吴月溪和章悦都是通过自主选拔录取,考入华中师大的。提起当时考试的内容,吴月溪说,文化卷是按文、理科进行的大综合试卷,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全卷只有6道大题,每道题有好几问,共十几分,每答错一问,就意味着失去近10分的分值,所以压力很大。题目内容很新,基础知识考得很少,题目与当前时事结合很紧,如印度洋海啸、互联网等,常常是前一问涉及地理知识,后一问就过渡到历史知识。但多数都是课本知识的延伸,需要自己通过思考,阐述观点。 章悦说,试卷上有中文写作和英文写作两道题,都是必答题,其中中文写作要求500字,题目内容是要求考生就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和影响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其后,所有参加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都参加了心理测试,内容很简单,全部是选择题,但题量很大,目的就是让学生凭第一感觉答卷,从而测试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 给未来考生的建议 武汉二中副校长赵明参与了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在湖北地区自主招生考试的组考工作,对于学生如何应考,他提出以下建议: 从总的方面而言,数学和英语是每所高校的必考科目,有些高校会涉及到物理、化学两学科,少数高校要求学生测试生物学科,个别高校要考语文。因此,考生要根据参试高校的要求来进行短暂的准备。 虽然说文化测试是由大学教授每年轮流命题,但基本上不会超出中学的知识点。不过各科的难度都会高于高考水平,真正体现选拔功能。学生要注意的是,英语难度最大,有些高校的英语试题达到四级水平,有的甚至接近六级水平。其中,英语试题最大特点就是考查学生的词汇量。此外,在各科考试中,生活常识的积累也很重要,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注意知识的积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考试题目都很新,而且各科目综合性比较强,考前突击不会起到太大作用,关键还是看平时的积累”,几名参加过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说。 丁怡认为,应考心态很重要,由于考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答题时间有限,所以考生当场的答题压力会很大,有些同学一看见自己从没见过的题目或知识就慌了神,后面的题就更难冷静思考了,这样就会因情绪不稳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他建议考生可以提前多做一些涉及面广的学科综合题,增强自己的应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