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背后的沉重--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4 10:49 浙江日报 | |||||||||
作者:张建国 “我是一名教龄已达30年的老教师,默默耕耘了大半辈子,获得过‘市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可最近,我老感到胸闷心慌,学校最近组织的‘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活动,要求每位老师上一堂研究课,我感觉无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自己一下子突然不会上课了……”
“我是一名职业学校的青年教师,这是我从小的理想,可当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发现当老师很累。现在的职高生对社会上的事情什么都懂,在学校很调皮,不爱读书。上课时,要么睡觉,要么讲话,我很怕走进课堂……” “我的婚姻生活很不幸福,丈夫和我经常吵架,我这人很爱面子,平时总是和颜悦色地与同事们相处,不愿让他们知道家里的事,但由于心中的烦恼无处发泄,我有时便不由自主地拿学生撒气……” 这是笔者走访我省一些学校时,很多教师说的心里话。这或许是些个案,却直白地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当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多大?杭州市教科所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 调查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记忆力下降、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而对教师而言,心理健康是其基本的职业素质要求之一,主要包括以下标准:认同教师角色、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教育独创精神、能有效调控情绪、具有较强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等等。是什么在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呢?教师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 一是社会的变革对教师的心理承受力构成了挑战。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惟一的信息源了,这使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权威意识受到严峻的挑战。同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面对升学率、学生考分排队、家长期望以及管理方面的职称评定、实行淘汰的聘任制、学校奖金条例等多重压力,尤其是以新课程为载体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使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它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冲击着教师的心理。 二是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导致教师容易出现角色落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社会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教师常常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间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教师产生内心的角色冲突。 三是过重的工作压力往往使教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根据调查,50%的老师认为“工作很累”,超过40%的老师认为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超负荷”工作已成为教师群体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农村教师的负担比城市教师更重。调查还显示,50%的教师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过重的工作压力已成为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 教师是一种神圣而又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我们不能忘却呵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全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要从社会、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关心教师生活,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另外,教师要转变观念、学会调适、悦纳自我。心理健康问题是环境和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环境的变化和外在的压力,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悦纳自我,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