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2005高考满分作文点评 > 正文

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8 10:59  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呈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HT〗

  〖BT2〗〖XCTB2.TIF〗

  今年的上海

高考作文命题严格遵循《全日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又独树一帜。表面上看来,它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实际上它仍然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文题紧扣时代的脉搏,毫不回避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它和前年的“杂”和去年的“忙”一样,有着一种国际大都市人的大气和豪气,它把考生的视野引出课堂,投向社会,关注当今的文化生活现象及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让他们用理性的目光去审视,用辩证的思想去分析,不简单武断地肯定或否定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流行歌曲、卡通动漫、音像制品等现代文化现象,能够理智地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有自己的独特认识和见解。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自己的辨别鉴赏能力。 

  应该说这个题目是比较开放,比较宽泛,比较好写的。题目非常贴近考生的生活,也没有设置太多的审题障碍。无论是哪种层次的考生,应该说都能找到兴奋点,都会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讲。由于当今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外来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实文化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纷繁复杂。泥沙俱下,难免鱼龙混杂,这也并非坏事。有位名人就曾经说过,只固守本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对于当今的文化生活现象,任何一个聪明的人,只能是理性地去对待,理智地去思考,认真地去审视和辨析,分清主流与支流,辨别好坏和优劣。只有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自己健康人格的形成补血补钙。

  行文中,你或谈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小说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或谈琼瑶、刘墉、三毛、汪国真的作品对自己生活的启迪;如果实在没看过武侠小说,则可以写黑猫警长、变形金刚、奥特曼等动漫影视给自己童年生活带来的愉悦;没看过韩剧,可以写写时装表演,写写广告;甚至可以谈对小虎队、蔡依林、刀郎、周杰伦、孙燕姿等人的流行歌曲的看法;你甚至可以深入骨里,分析一下“韩剧”这股“寒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可以分析一下休闲报刊对于缓解人们紧张生活压力的作用;可以联系国民的文化素养,谈谈时装表演、体育竞技的意义及其作用。当然,你还可以在“除此之外……等等”中去挖矿淘金,写话题材料中没有提及的其他文化现象,只要能够联系自己的成长,紧密结合“三个镜头”,进行叙述、说明、抒情、议论,不写成诗歌,就不会离题。 

  要写好这个题目,获取高分,关键在于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去审题、立意、分析问题。我们可以从正面去阐释,也可以从反面去分析,甚至可以正反结合,分析流行文化流行的原因,分析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的关系。根据话题材料中的“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的“影响……”的提示,你最好选用议论文体,这样更容易扣题,更容易出彩。

  由于题目给出了3个镜头,范围又十分宽泛,这对那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不强的考生来说,又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写作时开口要小,切忌面面俱到。对于镜头一和镜头二,考生可以从如何看待流行文化,分析流行文化流行的原因方面去写;而对镜头三,因为说的是广告对经典文化的冲击,与镜头一和镜头二所谈的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你一定要拿起“审视和辨析”的解剖刀,认真解剖,理性思辩,才能深入骨髓,高人一筹。

  写作这个题目,要出彩,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材要新,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比如,你可以写Q版语文、写女子十二乐坊、写金奖舞蹈千手观音等。二、文章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你可以适当地化诗用典,引用一些诗文名言,将其化为自己文章的精神内核,以增强文章的厚重感。三、见解要深刻。这是一篇作文有力度,获高分的关键。像下面展示的几篇考场佳作,就因其见解独特,思想深刻而倍受亲睐。四、你还必须精心打造一个靓丽的标题,在第一时间愉悦读者的眼球。像《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任尔东南西北风》、《写在文化生活的边上》、《眼泪泡过的微笑》、《谁动了我们的文化》、《还我洁净的天空》、《找回灵魂》、《唐诗之后是宋词》、《当文化邂逅金钱》、《竖起耳朵听文化》等,都是非常抢眼的标题。这些题目因其拟制的别致,思想的深刻,文采的飞扬,不能不使人神清气爽,眼睛为之一亮。〖JY〗〖HTK〗(唐仕伦)〖HT〗

  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

  〖HTK〗〖JZ〗上海考生〖HT〗

  某日,兴之所致,闲翻诗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姿态万千,信心然不可自胜。邻室却突然飘来动感的音乐。分辨之下,竟是邻室幼童学唱热辣情歌。惘然,怅然!不禁感慨:成长过程中切莫失去了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 

  细观时下之社会,不禁更增忧虑。诗词歌赋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剧让位于日剧韩剧。歌德康德难觅其踪,言情武侠大行其道。至若淫秽暴力之魇,沆瀣一气。余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然,国将不国。 

  时下,一些名曲、名句出于商业目的被大肆篡改,而不同艺术类别的鉴赏、引用和结合,必须服从于一个崇高的主旨——美。席勒的《欢乐颂》被贝多芬谱以音乐,广为传唱;世界名曲被作为广告歌曲,两者同样是艺术主题的再创造,产生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前者是审美的升华,后者却是审美的毁灭。而只有例如前者的事物,才能让我们在成长中获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才能培养性情。 

  我们的成长要摆脱低俗事物的纷扰,用

传统文化来滋养。有句话叫柔日读史,刚日读经。是说意志懈怠时读史以明志:谋臣策士,家国三寸簧舌里;金戈铁马,江山万里血泪中。读史书,能养浩然正气。也是指骄躁狂暴时读经以养性:老庄之道,清净无为是非空;菩提之心,灵台空明尘埃无。读经书,能塑静俭德性。我国浩瀚的书海之中,蕴含着无尽的宝藏,它们是我们成长真正的养分。 

  我们的成长更要呼唤人文品格的修养,古之圣贤,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塑造自身的品性。正是一种独特的人文品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中,多少也包含着胸怀宇宙的人文关怀,而如今,在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种种最为质朴的,关系人类生存的人文品格都被忽略了。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哲学的被冷落。自泰勒斯以来的古希腊这一哲学盛世早已“一日难再晨”。古典主义哲学的高潮在黑格尔之后也戛然而止。哲学家成了世上最孤独的人。而哲学成了被忽略的财富,“未经省察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倘若我们的生命旅途,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生存价值、人类理想的思索,我们必将淹没在市场化,商品化的浪潮中,成为某些哲学家所担忧的一个符号。 

  我们生活在时下一个信息量大,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时代,更可能陷入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漂泊,只有用美来陶冶情趣,用传统文化来铸造性情,用人文品格来指导人生,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呵护成长的旅程,规范发展的轨迹。

  〖BT2〗〖XCTB4.TIF〗

  〖HTK〗这是一篇漂亮的考场佳作。文章能够在考场摘冠,亮点有四:

  一、一个灵气十足的标题为我们树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是的,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成长需要传统文化的熏陶,需要经典文化的滋润。“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然,国将不国”。真如醍糊灌顶,震聋发聩。

  二、入题自然,轻松愉快。作者从某日在家读传统经典,邻室幼童学唱热辣情歌使自己神经受到干扰,心旌受到震撼写起,巧妙扣题。看来,流行文化已经从我们的娃娃抓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你说它焉能不流行?在对比鲜明中切入话题,亮出观点,有针对性,有震撼力。

  三、作者以锐利的目光审视当下的流行文化,用犀利的文笔剖析它的实质和弊端,见解独到而深刻。像“一些名曲、名句出于商业目的被大肆篡改”,会导致“审美的毁灭”;只有让它服从于美的崇高主旨,我们才能“在成长中获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才能培养性情”;“我们的成长要摆脱低俗事物的纷扰,用传统文化来滋养”,“更要呼唤人文品格的修养”,“只有用美来陶冶情趣,用传统文化来铸造性情,用人文品格来指导人生,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呵护成长的旅程,规范发展的轨迹”等观点,都是很有见地的。

  四、精心打造语言,文采斐然。小作者娴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引用和化用诗词名言,使文章颇具文化的厚重和文学的底蕴。〖JY〗(唐仕伦)〖HT〗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