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教育讨论:什么时候,师生关系变得如此紧张

http://www.sina.com.cn 2005/12/02 14:33  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平

  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学生对平等的渴望远甚于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而与此同时,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接受的教育虽然先于学生,但教师所接受的教育基本是传统文化,以“师道尊严”为主的师生观影响较深,传统文化“尊师重教”的道德要求,使教师天然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特别是被自己的学生尊重,这种意识在教师职业中已
烙上深深的印痕。

  在这种反差中,学生常常觉得老师高高在上,感情上不能相互融合。我做过一个调查,问及“你认为目前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时,有62.5%的学生认为“师生情感交流问题”;在“你理想中的师生关系是什么?”中,有95%以上的学生写了“平等”、“朋友”等等。

  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从小学到中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小学阶段的“盲目崇拜期”;第二阶段是初中阶段的“绝对崇拜期”。初中学生的理性认识已有很大的提高,他们确信自己判断力的准确性,此时又处在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教师的能力及知识极大地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所以学生对老师形成“绝对崇拜”。第三阶段是高中的“平等交往期”,学生们慢慢觉得教师只不过是社会中普通的一员,他们的知识及能力也是有限的,先前的崇拜意识荡然无存,于是希望自己能与教师建立平等的关系,如学生在私下里开始直呼老师的姓名,见面时希望老师能主动打招呼等。

  在学生民主与平等意识增强的同时,教师的“被尊重”意识也会随着教龄增加而增强,面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学生,会不断地感叹如今学生没有礼貌、不懂规矩等,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拉大了。

  学生平等意识的增强对社会来讲是个进步。但问题是,由于我国平等思想的建设基础较为薄弱,与平等意识相伴的公民道德与责任意识较为缺失,学生误认为民主与平等就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老师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应经自己同意,很少有规则意识及责任感。师生双方的矛盾就有可能进一步激化。

  农耕文明或工业文明时期的教师权威及感召力,来自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学术的霸主,有限的生活样式及简单的职业分工,教师的经验及知识足以够人们使用一生。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入工业化、后工业化时期,社会变得多元,学校不再是知识传播的中心及知识垄断的场所,教师所占有的知识仅是沧海一粟。

  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直接解构着教师的知识权威,网络是海量的知识库,它以超文本方式链接的信息流,无论你需要何种知识,几乎都是举手之劳。网络是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在这里没有长幼、贵贱之别,任何人都可平等交往。在这样一种新技术面前,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基本特征,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的教学受到了挑战。此时,教师已没有多少优势可言,没有多少权威可树。

  网络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时代———“前喻文化”,这是一个前辈需要向后辈学习的时代,是一个年迈让位于年轻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信息多元时代,由于学生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学生自我构建的知识结构与老师欲给予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不同,教师们原有的教学经验对这批学生来讲已没什么优势可言,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小了,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师的权威应是怎样一种权威。

  有和谐的校园文化才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志远

  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校园文化如果不和谐,师生关系肯定会糟糕,这是我个人的切身体会。高中时,班上的一个同学常去网吧玩游戏,按学校规定,老师把他家长请来,让家长把他领回家反思,不给一点儿改正的机会。我们那个学校属于典型的“县中模式”,考试取得好成绩就是好学生,所有的资源就向他倾斜,比如评优、奖学金之类。这种文化能够和谐么?后来那个学生一直讨厌我们的班主任,直到现在。所以,我主张教师应该给学生犯错的机会,给他们失败的可能,只有这样,学生走入社会才能健康成长。

  师生矛盾固然与同学有关系,但是更大层面是因为教师出了问题。如果教师的爱能够再多一点,耐心更多一些,交流更好一些,学会赏识教育,学会宽容和鼓励,任何犯错的学生都会喜欢老师。相反,老师采用惩罚为主的方式,结果肯定很糟糕。

  市场经济背景下师生角色定位也影响着师生关系,以往我们更强调教师的主导,但现在学生更多的时候是花钱来学习的,如果教师不能够提供相应的消费品,学生肯定不满意。另外一方面,以往教师肯定比学生渊博,但是现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知识的获取途径也多元,有些教师论水平论道德还不如学生,师生关系会和谐?固然需要尊重老师,但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尊重,不就是因为他有知识有品味有修养有人格魅力么?也就是说,尊师的背后实际上是尊重知识和人才,如果他没有知识也不是人才,学生还会特别尊重他么?显然不会。而且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尊重的,当教师不尊重学生的时候,还想让学生尊重教师?

  体制改革是根本

  萧湘北浪子

  从师范大学毕业进入一所学校,在开第一次老师会上,校长就不断地重复“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话,以后每会必提。

  在这学校待了一年,慢慢明白衡量你工作努力与否的标准是考试成绩,你教班级的成绩好,你就努力工作了。怎么才能让学生成绩好呢?老师只是不断地给学生压力,不断地给学生加码,学生仅有的15分钟的读报课也被老师占去讲练习……

  现在的教育问题,仍在教育体制改革缓慢,产业化改革思想指导有误,教育领域阳光民主滞后,教育腐败之风日益盛行。

  师生权利需要制衡

  李晓亮

  我出生在鄂西北的一个偏僻山村,那里的孩子没有不挨打的。无论父母师长,主要就靠打来管教孩子(学生)的。那时,家长对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孩子)不听话(您)就打就是了”,老师打学生最常说的是“我打你是为你好,你以为我想管你啊,还得罪人!”

  “我打你是为你好!”当时我们是相信这句话的。但当打成为惟一的管教方式时,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和尴尬。作为学生,我始终不相信现在师生关系,已紧张到非得兵刀相向、不共戴天的地步。即便诸如此类的校园负面消息多见报端,我也坚信这些只是极少数,而且这极个别的发生还需要N多的“假设”和不确定因素。

  “师生关系为何紧张”这个问题,就和“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无所谓何为因何为果,关键在于如何消弭师生关系的不和谐。这需要国家、学校、家长和学生多方合力:国家在制定保护学生权益的法律法规时,应把教师相关权益充分考虑进去,两者不能偏废,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如果双方的权利不对等,就有可能造成失衡。学生可能不尊重老师,老师可能会用“体罚“的方式还击,并在心理上享受一种“权利掠夺”般的胜利感。所以,用法律条款均衡双方权利,是预防校园负面新闻的制度保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