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评吉林大学博导下岗:下岗不如博导头衔下岗

http://www.sina.com.cn 2005/12/05 11:16  新京报

  吉林大学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被一些高校教师形容为一场“深源地震”。其实,博士生导师制度衍生出来的矛盾与冲突,根子在于制度本身。博导本不是一个职位,甚至不是一个头衔,何来终身制之争?

  目前的科研环境,与博导制度建立初期有较大不同,横向科研合作项目有着相对广泛的生长空间,但是由国家统办科研,统办研究生教育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从目前高校中
普遍实行的科研量化体系来看,还是把由国家支持的纵向课题放在科研绩效考核的优先地位,而民间基金或企业资助的横向课题的价值评定,在这个体系内难以得到恰当的、符合科技规律的认识,因而也就无法得到公正的合理的评价。

  纵向项目有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之分,似乎高下立判;而即便有相对丰厚的资金支持,横向课题一般也难以超越一个纵向课题给科研人员所带来的荣誉和综合利益。博导的科研能力似乎只是体现在能否经常拿到高级别的纵向项目上了。于是,有限的项目与不断扩招带来的博导群体迅速膨胀的矛盾,导致了必然有一部分博导完成不了科研的硬指标,而面临下岗。这样的结果,不应该成为改革的目的,这不是对科研负责的态度,同样不是对作为科研带头人的博导们负责的态度。

  针对博导制度带来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致力于尽快、全面地改变基本由国家统办科研的局面为社会主办、国家监管与服务的局面;改变由国家严把博导科研关的做法为严把博士学位授予质量关的做法;改变拘泥于“量化一切”的反科学态度来管理、评价科研工作的思路为服务科研学术自由、保障科研学术空间的思路,最终消减博士生导师身份较高的社会象征意义。

  说白一点,不管谁是博导,只要有创意,又有门徒追随,哪怕只有他自认为是在搞科研,就让他“博导”去。但是,他指导的人能不能拿到博士学位,却必须由专家委员会的“行内公议”说了算。

  作者:李隼(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博士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