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教育成本为何如此沉重:上大学反而不如擦皮鞋

http://www.sina.com.cn 2005/12/22 14:14  中国青年报

  成都某名牌高校的2名研究生联络本校和另一高校的3名本科生,开起了他们自称为“国内第一家由在校研究生开设”的擦鞋店,头一天就挣了280元钱。据说此举引起了争议,一些市民尖锐地指出,这样做太影响平时的上课,把钻研功课及其他的正事都耽搁了,实在不能理解。(《新京报》12月19日)

  人们不能理解大学生开擦鞋店,多半是因为不知道上大学和开擦鞋店之间的共性。当
下,上大学和开擦鞋店,都是典型的风险投资行为;而且要命的是,前者的投资回报率很可能远远低于后者。

  就投资成本而言,上大学的投入比开擦鞋店大。虽然新闻报道没有披露“研究生擦鞋店”的注册资本是多少,但按常理推断,大约不会超过4万元,而“上大学”就贵得多了。尽管教育部门一再表示从来没说过“教育产业化”,但现实中高校的确是把高等教育当“产业”办了。大学的学费一涨再涨,培养一个大学生的年均成本超过1万元,据说七个壮劳力也供养不起一名大学生。

  就投资收益而言,上大学的不确定性似乎更大。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流”,而且一年“寒”过一年。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6%;全国大学应届毕业生超过300万,72.5%的就业率意味着大约有100万的大学生没工作。此外,大学生平均工资萎靡不振。据12月19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天津,平均每个800元的岗位,能收到七八份大学毕业生求职简历。当然,800元还不算低,在浙江、江西等地,有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寻求“零工资”就业了。相比之下,开个擦鞋店的收益倒显得稳定得多。

  如此看来,开擦鞋店虽然算不上是自主创业典型,但至少是符合经济理性的选择。对于那5位创业者而言,放弃开擦鞋店比放弃钻研功课的机会成本更大。因此,他们的行为并不难理解。

  这两年,针对大学或大学生的批评声越来越多。人们尖锐地批评大学生荒废功课、钻研精神淡薄、学术能力远不如先辈、大学精神日益沦丧……每当听到这些声音,我都不禁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刚开始读研究生的时候,宿舍的几个哥们儿都发奋要研读孟德斯鸠、卢梭的著作,以西哲先贤为榜样。不过,后来大家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入了打工挣钱。望着束之高阁的《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我们常常苦涩地自我调侃:孟德斯鸠有世袭的官爵可以出卖,卢梭“傍”过有钱的贵妇,而我们只好先为自己的生计考虑。

  当然,这也许只是自我开脱的借口。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在教育产业化的现实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双重压力下,学生会越来越急功近利,原本作为“正事”的读书钻研可能真的成了一件奢侈品。望着先辈们的背影,我们这些从高校里趟过来的后辈,个个自惭形秽。但我们还是忍不住要在陈明远先生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中找自辩的理由:先辈们享受的是精英教育,而我们承受的据说是大众教育,他们毕竟不曾负担我们这般上大学的成本,也未曾创造出“零工资”就业的奇迹。

  教育有问题,但并非全然是教育的问题,更不一定都是学生的问题。在上大学不如开擦鞋店的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因素和体制因素更发人深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