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教育观察:怎样才能让学生不叫导师“老板”

http://www.sina.com.cn 2005/12/26 10:51  光明网

  时下,不少研究生流行叫导师“老板”。华中科大教授廖建桥却对此较了真,他对他的研究生宣布:谁要叫我老板,我将取消他或她作为我的研究生的资格。廖建桥教授说“我崇尚教师职业,我觉得当老师比当老板好多了;现在的学生都很穷,如果学生叫我老板,会使我感到他们的穷是因为我造成的,这让我有负罪感。”

  从“老师”到“老板”,学生对导师称呼的变化,彰显出的实质是师生关系形态的
转变——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转变。以前,导师的社会活动少,研究生数量少,师生能够频繁的接触,从而建立起感情深厚,和谐融洽的关系。很多时候,师生之间能亲够如一家,这种关系形态酷似费孝通先生笔下的“熟人社会”。如今,导师的社会活动繁多,研究生数量剧增,亲如一家的师生关系一去不复返了,师生关系渐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

  与关系形态转变相伴而生的是人们交往规则的转变。在一个“熟人社会”中,伦理道德是人们行事的主要依据。具体到师生之间,导师对待学生,依据的是传统的师道尊严,“传承知识,启蒙大众”,同时,学生对待导师,参照的也是传统的弟子规训,“师训必尊,师说勿越”。凭借这种伦理道德的有效约束,师生关系得以谐有序。

  而在一个“陌生人社会”中,制度规章取代伦理道德成为了人们的行事依据。随着师生比例,导师生活环境的变化,师生关系形态不可避免的会朝“陌生人社会”演进,所以,想靠传统意义上的师德伦理来改进师生关系,不免有些不切实际。就目前的社会大气候而言,制度规章应该说是协调现代师生关系最有效的尺度。

  如今,师生关系之所以恶化,就在于,一方面传统的师德伦理失去了有效的约束能力,另一方面现代的制度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导致师生之间道德与制度的双重失范。具体的表现就是,个别老师不专心搞科研,而热衷于社会活动,不倾力搞教学,却醉心于谋利挣钱,不把学生当学生看,而当雇工看。循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协调师生关系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

  制度是以民主、平等、协商为基的,要想用制度规章协调现代师生关系,首先要做的就是赋予师生对等的权利,进而为协商、对话做铺垫。从现实情况看,师生之间的权利是不平衡的,导师由于掌握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决定了学生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惟导师马首是瞻,以至于有些时候,学生利益遭到剥夺还得忍气吞声,显然,这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

  而当师生权利对等的时候就不一样了,那时候,一旦遇到梗阻,师生可以站在一个民主的平台上,进行充分的对话,沟通,当这种对话精神流传于校园时,偏见得以融化,不快得以消弭,我们就可以期待,一种新的师生和谐从此诞生与发展。(作者:雷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