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大学排行榜为何逐渐成“教育产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1/11 13:43 新浪教育 | |||||||||
2006年刚刚开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就推出了2006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与此同时,中国校友会网、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也揭晓了另一份2006中国大学排行榜。
大学排行榜一直备受非议,早在2004年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就曾表示排行榜中许多数据比较陈旧,容易对公众产生误导。当时,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专业排名中位居第二,这使得校方也很诧异,因为该专业虽然创办了四五年,但是排行榜发表之时尚未招生。 仅就2006年而言,如果同一所学校在两种大学排行榜上相差10位左右还可以理解,可是不少学校的两种排名相差甚远。在中国管理科学院版没有进入前100名的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在中国校友会版分列第66、67、74名;在前一种版本名列第38名的苏州大学,在后一种版本名列63名———这种20位以上的差别恐怕不能用“误差”来解释,它说明了排行榜标准的随机性。中国校友会网的大学排行榜,有一项指标是“综合声誉”,其中南方医科大学的得分是0.这所高校的知名度确实不为公众所知,但是如果人们知道它的前身是解放军第一医科大学,就会知道打分的僵化程度。 除了这些可以放在台面上讨论的问题,还有种种暗箱操作嫌疑,前几年曾有“知情者”向媒体透露,花50万元即可进入某些排行榜的前100名。 即使大学排行榜没有明码标价,它依然是一种隐形的“教育产业”。大学排行榜的兴起与大学扩招几乎同步,过去招聘单位强调大学生与非大学生的区别,现在更为看重高校品牌的差异,于是公众对大学排行榜具有一定消费诉求。据武书连统计,自198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发布中国第一个民间大学排名,至2000年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发布《中国大学评价———1998》,中国共有13个单位发布了30个大学排行榜。 2000年之后没有具体统计数字,但是粗略估计也在20个上下,排行榜版本之多、发表速度之快、影响之大都远远超出此前一二十年。按照常理,大学排行榜的发布往往要有一定时差,其间需要大量时间用来收集和分析数据,前些年的年度排行榜通常要在两年后才发布。但是如今年初就发布所谓“2006年大学排行榜”,不免有一种误导作用,或许主办方可以把2006年解释为发布时间,可是公众却可能误会为这是对2006年大学的评价。 这种命名延长了排行榜的有效期限,与中国管理科学院版大学排行榜同时出炉的《挑大学选专业———2006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等相关产品也得以增加销售周期。 近年来学界对学术计量化的批评日益激烈,并且将主要矛头指向教育主管部门。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忽略了大学排行榜在其中所起的副作用。 来自所谓“民间”的排行榜产业,构成了一种简单然而喧嚣的舆论压力,使得各高校在面对与学术规律并不吻合的学术考核机制时,一扫上下推诿的作风,显得有些过于积极。(上海学者 王晓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