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教师撰文分析大学生作弊成因:道德为何沦丧

http://www.sina.com.cn 2006/02/08 10:05  中国青年报

  一方面是教育部严令各高校严肃处理考试作弊,一方面是考试作弊的学生“前赴后继”:学习成绩差的作弊求过关,成绩好的作弊争奖学金。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中国农业大学三位老师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上撰文分析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产生、盛行与社会上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学校教育的缺陷、学习评价体系不科学、教学管理失衡等客观原因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人生价值观、是非判断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对作弊者来说,作弊似乎不再是难以启齿的丑事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安玉发、《中国农大校报》常务副主编郑培爱长期担任本科班班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卢兆彤曾负责该校的考务考纪工作。三位老师一直关注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如,2001年武汉大学一个学期就处理了73名考试作弊的学生;2003年冬季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中,仅在中国农业大学考场就发现11名社会替考人员,其中还有专程从南方赶来北京代替考试的职业“枪手”。

  让三位老师担忧的是,考试作弊对于作弊者本人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丑事,除了平时不学习、考试难以及格的学生企图通过作弊“过关”之外,即使是思想进步、学习努力的学生中也有人想通过作弊取得高分从而获得奖学金或其他资本。

  某大学教务处的资料表明,因作弊败露而受到处分的学生几乎都不服气,他们普遍认为学校在小题大作,并将“事发”归咎为倒霉和运气不好等。他们认为,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造假行为比起来,考试作弊不算什么。

  面对女儿的疑惑,母亲回答:“考试哪有不抄的?”

  三位老师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产生、盛行与社会上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学校教育上的缺陷、学习评价体系不科学、扩大招生引发的教学管理失衡等客观原因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人生价值观、是非判断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浸染并非始于大学,学生作弊也并非从大学开始。不少学生在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已涉足作弊。目前社会上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正在浸染着青年一代,大学生作弊歪风的盛行就充分印证了这一问题。

  安玉发教授说,社会环境还包括学生从小生长的家庭。从理论上说,作为父母,无一不希望孩子正常而健康的成长。但事实上,很多孩子恰恰是在家长的一些错误思想和理念的熏染下长大的;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也正是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事的态度而秉承过来的。2002年年末考试中,某大学就曾经发生了一起母亲教唆女儿在考试中作弊的典型案例。当时女儿曾担心地问:“这行吗?”母亲回答:“没问题!现在的事儿有多少是真的?考试哪有不抄的?”并且亲自帮助女儿做了厚厚一叠写满答案的纸条。而学生因作弊受到处分后,家长通过各种渠道,甚至亲自跑到学校帮助孩子开脱责任的事情更是时有发生。

  “一帮一”帮变了味儿,替人代考

  滞后的教育理念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2001年,某大学发生的一件替考事件令人深思。为了帮助几名学习落伍的同学,某班班委会策划了“一帮一”活动,其中优秀学生李某被安排帮助正在留级试读的同学刘某。期末考试中刘某感觉英语考得不太好,接下来要考的是物理,也觉得心里没底。正在这时,他得知李某因为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奖可以免试物理,于是找到李某代考,发生了严重的替考作弊事件。在事件调查过程中,学校了解到李某为了帮助刘某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面对留校察看的处分,李某始终不理解,反复强调自己的行为和出发点完全是帮助同学。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贾贵儒对此尖锐地批评道:“学不学习是个人的事情,能不能学好也完全取决于个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去帮助一个不爱学习学生的义务。‘一帮一’是我国特有的陈旧观念和做法。”他强调,“帮不帮助他人应该是一种自愿行为,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对道德标准的理解和认识,任何个人和集体都无权对任何学生提出这方面的要求。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至今似乎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仍视这种落后的理念为法宝。”

  郑培爱老师说,作为一个公民,乐于助人固然可嘉,但与自律和守法相比,显然后者才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正常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理念始终都在强调和突出前者,这种滞后的传统教育理念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

  “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更容易让人作弊

  不合理评价体系对高校学生的作弊问题也有一定影响。2002年期末考试中,某大学共发现并处分了28名考试违纪和作弊的学生,而其中的19人“犯案”于同一课程,占总违纪、作弊人数的67.8%;其作弊手段也基本相同:有预谋地抄袭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答案,其中包括复习资料、笔记本、专门制作的答案纸条等。事件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此门课程的考试基本是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容易让人产生作弊的动机,也比较容易达到目的。有同学坦承:比较喜欢这门课,平时经常关注有关资料,并且对一些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善于背复习题,要保证取得好成绩,最好的办法就是搞点小动作。

  三位老师认为,这一案例除了反映出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之外,还表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的“一卷定乾坤”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亟待改革。学生学了一段时间,甚至一个学期的课程,仅凭一张考卷决定其全部的水平和能力是不科学的。据悉,香港某大学的评价体系是这样的:学生任何一门课程成绩的取得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平时作业(多次)、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综合成绩,有些课程还包括实践和小组活动的表现积分。当然,各个项目所占的分数比重有所不同,譬如,期末考试的比重相对要大一些。就连体育课也包括课堂表现、综合技能和不同分解动作等多方面的考察。与“一卷定乾坤”的做法相比,这种评价体系能够达到综合考察的目的,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这样的评价体系面前,考试作弊是毫无意义的。

  卢兆彤老师认为,建立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和处理好每一个学习环节,培养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此外,自从1999年扩大招生后,我国各大高校的在校学生数普遍增加了几倍,甚至更多,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也是大学扩招之后教学管理失衡引发的问题之一。由于学生数量剧增,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大多数学校不得不改30多人的小班(正常班教学人数)教学,为近百人的大班教学,甚至是两三百人的超级大班教学。这种做法虽然缓解了师资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有悖于教学规律。

  首先,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失去了面对面的相互交流的机会。不少教师不无遗憾的说,一门课程教完之后,大多数学生的名字和本人还对不上号。而很多学生反映,与教师没有近距离的接触,很难对其所授课程产生兴趣。其次,使教师的教学设计难以如数实现。前面谈到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问题,其实一些优秀教师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认为用一张考卷决定一个学生一门课程成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并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利。一位资深教授说:“实在没有办法啊!一名教师一个学期起码要讲两三门课,假如一门课是100名学生,即使只布置3次作业,算算,那是多少份作业?得多少时间去批改?如果不能及时批改,显然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作业还有多少意义呢?何况,教师还有自己的科研任务、社会活动等,因此,一来二去,可不也就只剩一张考试卷了嘛!”

  三位老师认为,上述问题折射到学生身上就是随心所欲,放弃学习。表现之一是随意逃课。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看来,很多事情都比上课重要,会朋友逃课,心情不好逃课,甚至想睡觉也是逃课的理由。表现之二是课堂纪律混乱。很多学生虽然人在课堂却心有旁骛,睡觉的、看课外书的、说话的、吃东西的……在课堂上都可见到。显而易见,放弃学习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难以通过考试,所以,一些学生冒着风险去抱“作弊”的佛脚,也就不足为怪了。

  学生在考试时是否作弊,除了受以上外界环境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主要还是取决于其内在的主观因素。凡是在考试中作弊的大学生都在品质、素养及心理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三位老师归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诚信理念。这是在考试中作弊的学生普遍具有的一个特点,他们不实事求是,不讲诚信,乐于弄虚作假或投机取巧。

  缺乏自律,不爱学习。在考试作弊的学生中大多数人都喜欢随心所欲,他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爱学习,不遵守纪律。

  缺乏是非观念,感情用事。有些在考试中作弊的学生是吃了“头脑过于简单”的亏,他们凡事不思考,人云亦云,人行亦行;还有一些学生则是吃了“感情用事”的亏(主要是帮助别人作弊和代替他人考试的学生),明知不对,可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关系宁愿铤而走险。

  自作聪明,心存侥幸。凡是作弊的学生往往都自作聪明,认为自己很高明,所作所为天衣无缝,不会被发觉。

  考试作弊等同于盗窃

  大学生考试作弊究竟属于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首先,考试作弊是将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通过偷窃的手段据为己有,只不过与其他盗窃行为相比,所偷窃的不是金钱或物品,而是分数。如果是替考,一般都要涉及伪造和使用假证件的问题,情节更为严重。其次,考试作弊一般情况下都是有所预谋和准备的,甚至需要精心策划。由此看来,将考试作弊说成是一种盗窃行为也是不过分的。

  那么,考试作弊为何不像偷盗行为一样令人痛恨和警惕呢?甚至还有人不主张对作弊的大学生进行处分。三位老师认为,这是因为考试作弊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混淆了人们的视线。任何一个盗窃行为都有一个或多个明确的直接利益受害者,而考试作弊的直接利益受害者很难确定,且受害的程度也不容易把握,但实际上,考试作弊比任何盗窃行为的利益受害者都多而广。安玉发教授指出,这属于经济学中所称的“负外部性”行为。

  2003年教育部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中明确指出:“考试作弊不仅破坏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败坏了学校的良好学风,损害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如果任其蔓延,势必将严重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诚信形象。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大学生已是成年公民,应该也必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

  如何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

  教育部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对全国高校统一认识,正确对待和处理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考试作弊的成因,三位老师认为,刹住考试作弊歪风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把“诚信”作为大学生人生理念教育之本,使学生真正懂得诚信对于一个人、一个集体甚至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自觉培养和维护诚信的道德观念。

  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教育机构要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先行拥有新思想、新理念,以正确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健康地成长。

  扩大招生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为尺度,积极解决扩招后出现的资源不足问题,决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自我安排学习的能力。

  加强监考力度,提醒和约束广大学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震慑少数有侥幸心理、企图作弊的学生,及时处罚违纪和作弊学生。

  刹住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歪风是全国各高校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人人都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学校教育的良好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记者 刘万永)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