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教育不能承受之重:为何不让高校回归学本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02/10 16:32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傅国涌(知名学者)

  2005年岁末,《新华每日电讯》刊出一篇专稿《高校“官本位”:中国教育不能承受之重》,触及了当今高校最大的病根所在。据记者调查,目前“官本位”意识已渗透到高校的方方面面,大凡教学、科研、利益分配甚至教授资格的认定,几乎都是由行政官员主导。在“官本位”的支配下,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对科学与学术的敬畏和虔诚,剩下的只是对“
行政权威”的仰视、顺从和无奈。

  我们知道,行政化倾向既不是近年才开始的,也不是部分高校的特有现象,“官本位”意识更不是局限于“一些人”,而是渗透到了大多数人的灵魂深处。既然院校被定为部级、副部、厅级,校长甚至教授也按局、厅、部等不同行政级别来排列,“官本位”意识的盛行就是必然的,如果不是“官本位”反倒是怪事。

  在“官本位”意识的侵蚀、渗透之下,今天坐不住冷板凳、转而对当官趋之若鹜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不乏其人,究其原因无非是想分一杯羹。趋利是人类的动物性本能之一,大多数人都免不了按本能行事,本也无可厚非,令人遗憾的是以“官本位”为运行潜规则的高校体制。

  大学或者说高等学校总是有一些普世公认的基本准则,比如学术自由、教学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等,这早已是常识。在中国并不悠久的高等教育史上,这些准则其实也已成为传统。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

国民党试图推行党化教育,将权力的意志渗透到高校的围墙内,许多国立大学校长(当然包括张伯苓这样的私立大学校长)也竭尽所能进行了抵制,小心而坚定地守护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那些传统。哪怕外边是连天的硝烟,外强的铁蹄,内战的炮火,此起彼伏的学潮,都未能动摇他们的信念。

  在他们看来,大学校长不是官员,至少也有别于一般的行政官员,校长之下,行政后勤人员,一是数量并不庞大,二是不可能凌驾在教授之上,干预教学、学术事务,三是他们的收入也在教授之下,那时的高校还是奉行“学本位”,以学术为本,以教学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所有行政后勤人员乃至校长都是为“学本位”服务的。当然,他们在人格上没有尊卑高下之分,太阳底下,他们和教授有着一样的尊严,只是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同而已,如果专业上有造诣,他们一样可以成为教授,走到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

  一切“以官为本”的“官本位”意识,都是与文明社会相背离的陈腐意识。今天当世人蓦然发现“官本位”意识正在侵蚀高校,并导致学术精神沦丧,各类腐败丛生,难免会产生强烈的内心震撼。从“官本位”回归“学本位”,就是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毫无疑问,这是高校改革的方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