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教育关注:倾听来自高校贫困学子的心声

http://www.sina.com.cn 2006/03/31 10:4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贫穷:不能选择的痛

  幸福:会在那遥远处

  ——倾听来自高校贫困学子的心声

  贫困大学生———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从跨入大学校门、在校园里拼搏的四年,到离开校园走上就业之路,这期间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一切。

  了解他们的故事,能更加让人感受到“生活”的重量……

  大一:难以承受的高昂学费

  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高校生人均学费已从1995年的800元涨到2004年的5000元,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高校五六千元的学费刺痛着农村孩子和家长的心,使许多农村孩子对大学望而却步。

  苏丽,一个来自广西国家级贫困县田东县的朴素女孩,现在是中国政法大学新闻系2005级的学生。

  这是一个五姐妹的农村大家庭:大姐大专毕业已工作,二姐高中毕业为供妹妹们念书外出打工,三姐读大二,苏丽读大一,五妹正在上高一。

  苏丽一家的主要收入是靠卖稻谷和蔬菜,一年只有四五千元。两个姐姐每月给家里寄七八百元,而三姐、苏丽、五妹的学费每年大约需要1.5万元。

  由于家里收入少和姐姐读书已经欠下几万元外债,苏丽入学时毫不犹豫签下四年

助学贷款合同,“如果不贷款,家里根本负担不起两个人的大学费用。”

  虽然自己和三姐圆了大学梦,然而苏丽心中永远对二姐所做的牺牲充满内疚。

  “二姐是个很优秀、也很有思想的人,第一年高考失误没考上,妈妈为了三姐和我能上大学没让她复读,她虽然没说什么就去打工了,但我知道她心里肯定很难受。二姐在工厂打工,做那种很精细的活儿,对眼睛不好。每次和她通电话,我都不敢告诉她我这里有什么新奇好玩的事情,在她工作几小时后再走十几分钟的路,到电话亭给我打电话时,外面世界的精彩对她来说是很遥远的梦。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她打电话过来,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一直在哭,我不是很清楚她有什么委屈,但我知道那一刻的二姐一定是很寂寞无助的,而且她一辈子的命运可能就要这样了……”说这话时,苏丽眼中已经含满泪水。

  苏丽的大学生活很节俭。她得到一份国家助学金,每月有150元伙食费。苏丽说,如果只吃面食、粥、青菜、豆腐,一个月还吃不完150元呢。

  今年春节返校时,妈妈给了她650元,她说这学期生活费就差不多了。苏丽也曾打电话跟爸爸说,想买个400元左右的手机,但听到爸爸有些支吾的语气,她就再也没提了。

  看到寝室有同学逛街一次就能花掉家里一年的收入,苏丽会不能理解,甚至有些许的不平衡,但是出生不能选择,她相信幸福会在远处等她。

  记者手记:不能供几个孩子同时上大学,就只能牺牲其中一个子女的前途,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着像苏丽这样的家庭。贫穷的家境让人无从选择、昂贵的学费让人喘不过气,现实就这样残酷地轧过贫困孩子的生命轨道。

  大二大三:学习和兼职中疲惫行走

  在高校,多数贫困生选择做兼职来改善四年生活的窘境,希望能在经济上自食其力。在外出兼职打拼的同时,时间、精力、学习、友情、社交等都是她们面临的问题。

  本来是宾馆老板女儿的王蕾,因为父亲生意破产,一下子成了贫困生:父亲的宾馆、家里的房子都被拍卖查封,父母临时租房子住,姐姐念完大一就停学了,弟弟正读高一。

  王蕾现在是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系大二的学生,今年她刚签了三年的助学贷款合同,为解决自己生活费的问题,她开始拼命在外兼职。

  沉重的经济压力迫使她只能不停打拼。春节过后,姐姐来北京打工,两人总共才带来300多元钱,花完车费和伙食费之后剩下不到50元。

  之后,王蕾在信用卡上透支了2000多元帮姐姐安顿房子找工作,去年她已透支了1000多元帮弟弟交学费,银行的催卡单令她十分着急。

  王蕾最累的时候同时做过三个兼职:周六周日每天做四小时家教,45元一个小时;每周一次在酒吧里领舞,三四百元一次;每周两天在公司做文员,1000多元一个月,那个月她赚了4800元。

  两年来,她跑了三分之二个北京城,参加过无数次的面试,尝试过各种兼职,认识了许多朋友,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如今的她很自信:“我可以游刃有余地参加任何大公司的面试。”

  王蕾认为她最大的收获是,哪怕只剩一元坐公交车的钱,她也能生存。

  但努力挣钱的背后,是学习上的疲于应付和与同学之间的疏远。

  王蕾说,周一的英语课自己尽量不逃,其他课有时间才去上;考试就只能靠突击恶补,虽然强化训练都能使功课及格,但她对这种“通过”还是不满意。

  有时工作后拖着疲惫身子回来的王蕾,常会怀疑这样做到底值不值。

  前段时间,她辞掉了校外的兼职工作,只在学校里做些勤工助学工作。她希望自己能尽快填补上知识的空白点:“我在有意看些国际商务方面的书,英语也想有所提高,去年四级凭运气勉强通过了,希望六级能凭真本事考过。”

  王蕾现在比较担心的是与同学的相处:“我特别害怕去教室,怕同学们觉得我是个在外面漂的人,似乎有层无形的隔膜阻挡我和她们像以前一样聊天,能说知心话的同学还是很少,我更愿一个人坐在图书馆学习。”

  记者手记:憧憬未来,不安现状,总有一些像王蕾这样的贫困生,在社会上拼搏奋斗,努力做一个肯拼会干的“能人”,在校园里艰辛地学习生活,争取做个“好学生”,然而一切都不会是想像中那么完美,她们在收获着,也在失去着。

  大四:就业路漫漫

  为缓解家庭困境,让弟妹接受更好的教育,多数贫困学子完成本科教育后,会放弃考研走上就业之路,一项针对华中地区10所高校的专题调查表明,贫困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生低40%左右。然而对他们来说,就业之路更充满艰难曲折。

  “找工作难,贫困生找工作更难!”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大四的王玉亭感慨。父母靠卖菜养家,弟弟上大二,为早日赡养父母和扶持弟弟读书,她选择了找工作。但突然猛增的就业花费,却是她没有想像到和难以承受的。

  作为一个贫困生,大四以前的王玉亭很少花钱买衣服和

化妆品打扮自己,现在随着应聘对衣着容貌的重视,她也被迫开始买化妆品、职业套装、做头发等。

  为了参加一个法律助理岗位的面试,她“狠心”花了270元买了一件有生以来最贵的衣服。

  王玉亭满怀信心地穿着这套自以为很正式的衣服去面试,由于没有经验和其他原因,面试效果并不好。招聘负责人随后打来电话说,她不符合公司的招人要求,而且还指出她当天穿的衣服不适合学生的风格,有点太过了。

  经历这次面试后,王玉亭心里一直很不好受。

  令王玉亭头疼的还有找工作中的信息、人际关系等问题:“父母都是农民,没有什么文化水平和社会关系,自然也帮不上什么忙,各种就业信息都得自己找,而自己一个个去闯招聘会,成功就业的机会就太小了。“

  有一次,王玉亭空着肚子去北京农展馆参加招聘会,满眼望去,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一群人在围着企业转,王玉亭整个人都转晕了。

  累了的王玉亭后来和一群同样无助的人坐在旁边的阶梯上休息,遥望远方的那一刻,她只觉得前途特别迷茫。

  记者手记: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没有可恃的经济基础,没有可依的“人脉”,只能靠自身奋斗;面对不菲的就业成本,背负着个人的希望、家庭的寄托,又承受着巨大身心压力的他们,前方的路还很艰辛漫长。

  据统计,我国现有贫困大学生约240万,占大学生在校人数20%。其中特困学生占在校生的5%到10%,约为160万人。上面这些贫困生和他们的故事只是200多万贫困生的几个缩影。而贫困生的入学、生活、就业问题更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正如温总理所说:“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大家都负起责任来。”

  但透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我们又能真切地理解生活的多面性。我们能期待,随着国家、社会各界阳光雨露的滋润,多年后,贫困不再会是学子们心中的痛,而幸福就会在那不远处。(记者:丁国元 实习生:杜露)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