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仅靠改革招生是不够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04/17 11:14  红网

  武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经南先生面对博士生整体培养质量不高的状况提出,博士生招生制度需要改革,最好取消考试。如何改革呢,他设想:报考博士者提出博士期间研究方向的报告,提交教授委员会评估,其学术基础和研究能力得到认可后即可进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学校组织入学资格考试,若两次无法通过则退学;通过者开展学术研究,准备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答辩合格者即可授予博士学位。(见2006年4月15日《武汉晨报》)

  很明显,刘院士的改革设想是在博士生的招生制度上。之所以在招生制度上进行改革,是因为他以为现在笔试加面试的招生制度很难招进优秀生源,导致博士生培养“先天不足”。尽管刘院士的观点设想很独到,但是以为现在博士生质量下降是源于现在招生制度不合理的看法是很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

  现在博士生招生的办法是笔试加面试,这是我国传统的招生办法。这个传统的办法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突出书本知识,缺乏能力的考察,能够考取的往往是对书本知识背得乱熟的人。显然,这种招生制度很不适用培养具有开拓、创新人才的博士生的招生。刘院士的改革设想毫无疑问是对这个传统招生办法的颠覆,注重的是素质和能力的考察。它可以将优秀的学生吸纳到博士生的培养中来,给高质量的博士生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问题是,在现在博士生培养的模式下,即使博士生培养的生源非常优秀,也难保博士生整体培养质量的提高。

  客观地说,现在博士生整体培养质量不高,固然在于招生制度的不合理,但这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当下培养博士生培养模式的不合理。博士生的培养是研究性、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博士生培养必须与科学研究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科学研究与博士生教育“一体化”,也就是博士生必须在研究中去学习、去培养。而我们现在的博士生教育刚好缺乏与研究的完美结合。研究离不开研究经费。可是由于研究经费的来源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国家拨款,为什么不积极地、大量地吸引企业、民间的经费),因此大学的研究经费相对而言是比较短缺的。在研究经费不宽裕的现实条件下,导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就比较困难了。何况,现在课题的确立和分配依然是按论资排辈的原则进行“计划”的(为什么不实行招投标),这不但降低了研究水平和质量,而且使有限的经费没有充分发挥效益。现在导师以研究课题办公司从而让研究生进行研究,这不乏是个好办法,但是导师往往过于注重自己的经济效益,完全进入了老板的角色,忘记了导师的身份,把学生当成了廉价的“打工仔”。三年下来,博士生唯一的收获是打了三年不赚钱的工。

  为了提高博士生培养的整体质量,必须改革现行的招生制度。但不能仅仅是招生制度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对现行培养模式的改革。若不然,即使招生制度完美无缺,也难以改变我国博士生整体质量下滑的现状。(作者:匡生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