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读书无用?读书无钱!

http://www.sina.com.cn 2006/05/12 10:59  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张淑玲 济南报道

  曾几何时,发愤读书、考取大学成为千万农村学子的梦想,因为上大学可以“跳出农门、跃入龙门”。然而时过境迁,一种“新读书无用论”近年来在广大农村悄悄抬头,并呈蔓延之势。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有所反弹,“读书无用,打工有理”正在成为许多农民的选择。

  新时期的农民难道竟“堕落”到不读书的地步?其中深层原因何在?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省内部分专家学者,他们对此种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深表忧虑。

  高投入 “零”回报

  “绝大多数农民当然渴望孩子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跳出农门’未必就能进入‘龙门’。‘新读书无用论’实际上是教育高收费、就业艰难、增收困难等多种社会矛盾交织作用的结果,也反映出弱势群体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失望。”山东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秦庆武的观点一针见血。

  作为研究农村经济问题的学者,秦庆武经常到农村进行调研,在与广大农民的接触中,他注意到“读书无用论”在许多农村地区颇有市场。他认为,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二点:一是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增收困难;二是教育产业化使得教育收费日益高涨,致使许多农民和低收入家庭“因学致贫”。

  秦庆武告诉记者,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农村集中了大批的贫困人口,为改变世代为农的命运,农民“砸锅卖铁”也要供子女读书、上学,为的是将来能够在城市就业,在收入、医疗、教育上获得更好的福利,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孩子书读得越多,其家庭经济状况就越差;供养大学生越多,其家庭就越贫困。随着近年来“教育产业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教育收费也水涨船高,而城乡收入差距却在逐年加大,农民收入低的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不过3000元左右,按照每学年费用8000元计算,供养一个本科生需要拿出十几年的全部积蓄。许多农民家庭为了子女上学四处举债,以至于“因学致贫”。而现实的问题是,随着大学年年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许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难题。接受高等教育却不能在短期内改变农村籍学生的命运,使得家长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子女的厌学情绪日增。这种“高投入、零回报”的教育,助长了“新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的蔓延。

  拷问教育体制

  “所谓‘新读书无用论’,其背后不仅仅是社会问题,也折射出教育自身存在的诸多现实病症。因此,教育本身首先应该进行反思。”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唐爱民如是说。

  唐爱民认为,造成“新读书无用论”滋长的病根不是“书”,书是无辜的;以书为劳动资源的教育及其从业人员的劳动才是病因所在。目前,“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的观点为世人普遍认同。而教育的根本旨趣正在于明德、启智,通过教育获取谋生之道,体味人生智慧,觉解生命意义,正是教育的最大魅力。

  唐爱民说,优良的教育恰能给人以追求卓越的基础。然而,我们的教育并非都是优良的,其自身的诸多弊端降低了人们的教育热情,打击了人们对教育的信心。

  首先,我们的教育至今都是一种“知性教育”,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大学教育,知识的诵读、记忆、传输成为其基本任务。而知识是静态的,它不能自动转化为能力,也不能自动上升为智慧。学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升学而被迫接受一些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与教育的本义———利用知识的探索能力、发现与反省意识、精神的陶冶与意义的建构等等已经相去甚远。他认为,单纯的“知性教育”扼杀了教育的生命活力。而这种知性教育所钟情的“知识”又是与学生生活无关的知识,同时缺乏职业亲和力,学生所学知识与未来的职业生活无关。这种“知性教育”缺乏趣味,没有人性,与个体的精神品性、人生意义相关不大。一旦学习者完成这种教育之后找寻不到自己的岗位,不免产生一种极强的失落感。这时,教育就成了出气筒。

  其次,教育与职业的断裂使人们对教育的价值产生了疑虑,这也是“读书无用论”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为众多学子提供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也给其就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大学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后获得的岗位与中学毕业后提前获得的岗位性质相差无几,收入差距不大,教育因此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长此以往,教育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他认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如何挂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出路何在

  唐爱民认为,“新读书无用论”现象的抬头,教育本身固然不能免责;但是,全社会对经济功利的追逐,民众对教育所抱有的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国家层面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步履维艰,这一切都是导致“新读书无用论”滋长的社会原因。教育应当是全社会的教育,国家的教育、民众的教育,惟有各方在基于民族意识和历史责任的前提下,以除旧布新、改革完善、循序渐进的姿态,各自承担应负的责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新读书无用论”的蔓延。当前,我们的大学普及率还很低,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40年代水平,我们目前的任务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上不起大学,或上了大学难就业,因而打消上学的努力和念头,这种现象是有害的,也是可怕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发展与强大将是一句空话。”

  秦庆武则认为,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建不成社会主义,文化沙漠上也绝对盖不成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要遏止这种“读书无用论”的蔓延并改变现状,惟有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降低大学费用,广开就业门路,扩大公平就业。同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我们国家已经在这些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只是希望能够尽快落到实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