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现代教育报》倡议不搞“高考状元”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06/12 10:4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9日专电(记者赵宝堃)每年考期一到,各路媒体对高考的报道便随着天气火热起来,而随后的“揭榜期”,“高考状元”又成了媒体热炒的对象。为了减少对“高考状元”炒作式报道带来的不良影响,《现代教育报》于6月9日相约其他媒体,发出了不搞“高考状元”报道的倡议书。

  《现代教育报》总编辑张彦春说,每年高考结果一公布,省级、县级、乡镇级等“
高考状元”纷纷出炉,媒体相关报道可谓铺天盖地,有的甚至把“高考状元”的作息时间表、每天的伙食状况也一并公布,以期对“后来者”有所帮助。其实,“高考状元”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相当强的个性,把过于个人化的经验反复渲染,会让许多学生对个别人的成才之路过分相信或依赖。高考前《现代教育报》在一些中学进行的调查也表明,相当一部分同学们对“高考状元”报道十分反感,大部分高中生认为,自己会因为这些报道产生心理压力。

  9日刊登的这份倡议书认为,诚然,高考有着其他任何考试都无法媲美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它的“冠军”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新闻人物。作为媒体,为吸引读者,对“高考

状元”进行全方位报道实属情理之中。但是,无原则地炒作“高考状元”有百害而无一利。

  首先,高考成绩有其偶然性,可有些媒体在报道中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个道理,将“状元”的经验绝对化。况且,就算考生在高考中失利,人生也还有许多选择,成才的路也不止一条。辩证地看待高考和“状元”,这是对新闻事实的基本尊重,一味地追捧“状元”,难免有误导之嫌。

  其次,从传播效果来看,对“高考状元”大肆渲染并未受到读者好评。虽然“高考状元”的确为大众所关注,但许多高三考生都表示,他们在铺天盖地的“状元”报道中感到窒息,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学习和考试状态都受到影响。连篇累牍、事无巨细、诸多雷同的“状元”报道也让普通读者感到厌烦。相反,从“状元”报道中受益最大的恐怕是“状元”的母校、“状元”代言的产品以及靠“状元”发财的书商。

  这份倡议书还着重提到了媒体的责任:如果说“状元”报道是应受众需求而“上演”的,那么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媒体不可推卸地有引导受众需求的责任。虽然高考分数仍是高校招生的主要标准,但高考分数并不是评价高中校和高中生的唯一标准。媒体给予“状元”的关注度过高,必然会强化学校、学生和家长“唯分数论”的情结,导致学校为培养“状元”而片面追求书本知识,家长为培养“状元”而鼓励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如此一来,学生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本领和综合能力得不到重视,素质教育更无从谈起。

  因此,《现代教育报》郑重向各媒体发出倡议:辩证地看待“高考状元”,不搞“高考状元”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