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50万重奖高考尖子背后的政绩冲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6/19 11:18 山西晚报 | |||||||||
[新闻回放]据《信息时报》6月16日报道: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政府日前出台奖教奖学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横沥中学就读并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将获得50万元重奖。 50万元重奖,大概是有史以来全国各地对“高考尖子”最高的奖金额度了。清华、北大由此镀上了一层厚厚的金,成为莘莘学子“书中自有黄金屋”梦想的真实写照。
地方政府与“高考尖子”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密切关系,以至于每年地方政府不惜巨资,对“高考尖子”极尽褒奖之能事。如果说高校争夺优质生源,是为了树立品牌形象,获得向国家索要教育经费的优先资格,地方政府如此不遗余力地推动“高考尖子热”,从中能收益到什么? 不难看出,从地方政府重奖追捧“奥运冠军”,到如今“悬赏”50万“激励”“高考尖子”,概因体育与高考都堪称举国资源倾力而为的“国家大事”。在奥运会夺金、在高考中名列前茅,被视为关系国家荣誉、地方政绩乃至光宗耀祖的盛举。地方上出了几个“奥运冠军”、“高考尖子”,首先会让地方政府品尝到的是满载荣誉的得意滋味。 但凡举国体制,都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型结构。举国体制下的巨大投入,必须要得到相应的回报,为了规避风险,资源被集中在少数有望成功的“尖子”身上。而奥运与高考比赛结束后,金灿灿的奖牌和“北大清华”录取通知书,则是一份可量化的回报证明,也是一个地区政府资源投入的成绩单。 显然,一个地区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乃至老师的荣辱,其实与学生高考成绩是息息相关的———主管教育部门官员所获得的上级评价、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升迁,以及未来该地区与学校能够享受到的待遇等级,属于“重点(地区或学校)”扶持还是“非重点”冷落,都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而学生们的高考成绩就是链条的接口。 所以,地方政府“50万重奖高考尖子”绝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钱多了没地方花。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在付出“50万重奖高考尖子”代价,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 毕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