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时评:黄雅莉为何必须高考 上大学是惟一正道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06/19 11:27  中国青年报

  姚明没高考,民众为什么不愤怒?刘翔没高考,民众为什么不伤心?“超女”黄雅莉为什么就必须高考? 特殊人才不必用高学历证明自身价值。

  本报记者 孙晔

  6月9日,新浪博客上一篇题为《我支持黄雅莉放弃高考》的文章点燃了又一场“网络
大战”。截至目前,已有6万多名读者点击该文,同时有500多人对此发表评论,其中,反对的声音占了很大一部分。

  6月12日开始,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考试频道合作,针对这一问题实施了一项民意调查。在3036名参与者中,38.3%的人坚持认为,黄雅莉不该放弃高考。

  像黄雅莉这样已经出名的“特殊人才”用不用上大学?有文化和唱好歌到底有什么关系?上大学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吗?人才的成长规律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对《我支持黄雅莉放弃高考》一文的作者、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徐小平进行了专访。

  记者:您当时在博客上发表这篇文章时,有没有想到后来会有这么多反对的声音?

  徐小平:我写文章,只想“这是不是我的声音”,而不管其他人可能会发出什么声音——否则我还会有我的声音吗?作为一个有所谓“话语权”的人,我深知自己的社会责任,我深知我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都必须对我的学生、读者负责。

  有时候,我也会对自己的观点产生怀疑,会反复问自己:这个观点符合基本常识、符合古今中外教育与人才成长规律吗?如果是,我就会毫无顾虑地讲出来,哪怕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不喜欢。

  我支持黄雅莉放弃高考,只是表达了这么一个基本事实:特殊人才的成功有其特殊的规律,对他们,不能也用高考来一刀切。

  反对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反对规律——自然规律、教育规律,以及特殊人才的成功规律。黄雅莉脱颖而出成为“超女”,她已经是特殊人才了。她的成功,将有她自己的规律。

  记者:可是从现在的情况看,反对您观点的不是个别人。我们也作了一项网络调查,接近四成的人不同意您的看法。您觉得这是为什么?或者说,反映了公众的一种什么心态?

  徐小平:反映了一种家长专制心态的残渣余孽。说到底,黄雅莉考不考大学,关别人什么事?

  大学教育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人才成功的基本通道,这是不用争论的——但极少数的特殊人才除外。我反复讲过,高考适用于所有普通人,但不适用于特殊人才。毕竟,全国的亿万少女,能够以“超女”之名登台挣钱的人,也就这么几个。有特殊才能、不上大学就能够大赚其钱、大出其名的人,永远只是人口中的万分之一。瞧,1万个孩子里面,9999个都参加了高考,大家就放过这最后一个吧!

  记者:很多年轻人很尊敬甚至崇拜您,您不担心自己的观点会影响到他们,使一些本来就养尊处优,对学习不自觉的孩子主动放弃通过高考成才的道路吗?

  徐小平:我从不担心我的观点影响到整个中国教育界——因为我讲的都是一些正确的基本常识,1加1等于2,怎么会错?中国教育界,违反基本常识的东西实在太多,我看了常常心绞痛!

  假如一个孩子有特殊才能,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鼓励他(她)发展这个才能,而不是让高考这个“绞肉机”来绞杀之。我们社会被扼杀的特殊才能的人还少吗?

  艺术明星与体育明星,从来不需要用高学历来证明其价值。事实上,在艺术与体育领域获得成功的明星们,绝大多数没有参加过高考。实在要学历,他们也都是在功成名就、退役或改行之后再到学校“过把瘾”。

  刘璇、郭晶晶、刘翔、姚明、丁俊辉、李云迪……所有艺术和体育人才,能够在这些领域成功的人,都是有特殊才能的人。让这些人参加高考,只会毁了他们,而不会成全他们。

  姚明没有参加过高考,人民为什么不愤怒?刘翔没有参加过高考,人民为什么不伤心?为什么黄雅莉就必须高考?这是对黄雅莉特殊的爱,还是对黄雅莉特殊的恨?说到底,我觉得还是因为大家歧视“超女”、歧视唱歌、歧视演艺事业的毛病在作怪——唱歌不是正经工作、演艺不是正当事业。

  黄雅莉从事的歌唱事业,和姚明的篮球、刘翔的跨栏有什么不同呢?或者和成龙、周润发、李连杰、周星驰、刘德华、崔健等演艺明星从事的事业有什么尊卑之分呢?黄雅莉是这个领域里一个初露头角的新人,她为什么不能给自己一个机会,继续追求自己的明星之梦?

  大家不要忘记一个事实:中国大学在校生2000万,少了一个黄雅莉,大家着什么急啊,拜托!

  记者:有个问题很有趣,一方面,大家在指责大学教育“学出来也没用”,无数毕业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另一方面,公众又在观念上极度地“拥护”着大学教育,甚至认为上大学是惟一的“正道”,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这是怎么回事?

  徐小平:人们拥护大学教育是对的,我就是高等教育鼓吹者和

留学鼓吹者之一。但把它说成是惟一的“正道”就不对了。它反映了我们社会抹杀个性、否认个人价值和独立的恶劣传统。

  记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把“读书”和“上大学”等同起来?您之前的回答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不要否定大学,要强调学习的多样性,强调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中国需要多样化的人才?

  徐小平:你对我的理解是正确的。完全正确。

  我的文章就是反对把读书、知识、文化、成功这些概念与“上大学”等同起来——这是一种“社会无意识”。唤醒这部分民众,也是我的目的。

  记者:您在博客上说,“有没有文化,跟能不能唱好歌没有关系”,但在我们的调查中,赞成这句话的人只有12%。您怎么看这个结果?

  徐小平:这要看我们如何定义“文化”一词。宗教是文化,吃饭也是文化,足球是文化,唱歌当然也是文化。谁也没有说

世界杯上那些没上过大学的帅哥“没有文化”。为什么要用“没有文化”来刁难黄雅莉这个孩子?

  我那句话,就是针对把“文化”等同于“高考”、“上大学”这个观点而发的。认为唱歌不是文化的人,本身就没有文化。千万不要把特殊才能的人,当作没有“文化”的人。

  记者:您对青年人该如何规划的人生有什么好建议?

  徐小平:建议就是:走自己的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擅长、激情、经验、家庭条件、身体特点等等综合资源来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全中国最深入理解大学生痛苦的人,非我莫属。这些痛苦的大学生,大多数情况,都是在家长和学校的逼迫下,不能按照自己心愿和本能学习、生活的人。所以我要说,无论上不上大学、能不能上大学,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人生成功与幸福的关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