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内地高校不妨学学香港中文大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6/23 10:02 山西晚报 | |||||||||
[新闻回放]据《中国青年报》昨日报道:从2005年开始,香港中文大学开始参加内地的统考。与原来的招生方式不同,香港中文大学取消了面试。对此,苏基朗教务长的解释是:不能因面试而减少贫困学生的机会,因为面试是需要一些支出的。苏基朗教务长还说,香港中大的奖学金并不是按成绩排位,学校还必须保证有10%的外地生源。 年年高考过后,内地总有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上不起大学而发愁,一些机遇因为财
毋庸讳言,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富人占有了更多的教育资源,穷人丧失了很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机遇。而香港中文大学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为了给更多人,尤其是家境贫困的学生以机会,他们取消了面试。而在制度上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起点公平与机会均等,正是最大的社会公正。 香港中文大学奖学金的发放不是按成绩排位,而是用于帮助那些学习很好却没有经济能力来上学的人。这就等于为那些学生不至于因为贫困而掉队再次提供了制度保证。反观内地高校,则是奖励状元成风,表面上看起来是对人才的重视,实际上蕴涵更多的是教育理念的短视和急功近利,与其这种不理性的“锦上添花”相比,香港中文大学的“雪中送炭”,方显大学之大爱。 根据香港政府的要求,各学校必须要有10%的外地生源比例。正是这个10%,帮助学生见识了什么是‘多元化’,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尽量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中国。与香港的大学兼容并蓄相比,内地“重点大学地方化”的倾向却是越来越明显。很显然,多元化视野为学生学会从不同层面关怀这个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正如苏基朗教授所说,办教育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一生。如何把机会留给人才?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价值最大化?香港中文大学的经验,值得内地高校学习和借鉴。 李献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