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提供一条龙服务 警惕考试作弊形成“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06/26 16:00  中国教育报

  吕霜

  ○透视种种考试作弊现象让人感觉到,现在似乎有一种潜在的市场在为考试作弊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呈现出形成“产业”的特征。

  ○要想将考试作弊形成“产业”的苗头打压下去,就必须对考试作弊者予以从严从
重的惩处。这根“神经末梢”被“剪断”了,“考试信息”也就没人敢买了,其“中介机构”也会没“生意”。

  近年来,考试作弊就像一股暗流在一些地方涌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媒体最近曝出的陕西洋县高考“替考”事件以及武汉、沈阳等地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事件,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将原本只是在社会性成人类考试中流行的作弊行为转移到高考和大学在校生的考试之中,甚至蔓延到各类考试,可谓将考试作弊“表演”到了极致。

  透视种种考试作弊现象让人感觉到,现在似乎有一种潜在的市场,在为考试作弊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这种服务从考试的源头到中端,再到末梢,与考试作弊工具产供销市场相关联,与考试作弊需求相配套,呈现出形成“产业”的特征。如果放任下去,势必扰乱各类考试的正常秩序,降低教育质量,破坏社会公平,滋生腐败现象,带来无穷后患。因此,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将考试作弊形成“产业”的苗头打压下去。

  一是控制考试作弊源头。只要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每到某项考试来临之际,社会上就会有人叫卖“考试信息”,这种“考试信息”从何而来?无外乎两种来源:一是有人在“捉题”,按照考试的内容和当前形势,琢磨参与出题者的“心思”,模拟极有可能要考的题目,将其推向“市场”,向考生兜售;二是试题泄密,有不法分子盗窃试题,或出题者与不法分子勾结,做着不可告人的“考试生意”。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欺诈性,误导考生,有严重扰乱考试秩序之嫌,对其行为应坚决制止;若是后者,则反映出试题管理上存在问题,必须加强源头控管,堵塞管理漏洞,严明法纪,对不法行为予以严惩,方能使“考试信息”失去“市场”,将考试作弊控制在“源头”,打压于“萌芽状态”。

  二是拆除考试作弊中端。当前社会上有一些人已经成为职业“考试枪手”,被某些“中介机构”收买,常司替别人代考之职,或从考场之外向应试者发送试题答案,以此向应试者收取代考费、咨询费、信息费、服务费等获取经济利益。这类“中介机构”一般以“培训中心”、“咨询服务站”或是“网络中介”的面目出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这伙人在其“中介机构”的组织下,处于考试作弊的“中端”,有促成考试作弊形成“产业”,以获取长期稳固的营利的图谋,一旦形成气候,将对考试秩序产生更坏的影响。因此应该对这类机构和人员进行清查,予以惩戒,坚决拆除考试作弊的“中端”,绝不能容忍这种“产业”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三是剪断考试作弊末梢。考试作弊的“源头”和“中端”,最终连接着希望作弊的考生这个“神经末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考生希望在考试中作弊呢?这与历次考试中有人通过获取“考试信息”、获得“中介机构”提供的“帮助”而未被考官发现,或是因考官对其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侥幸“过关”有关。于是,希望在考试中作弊者就越来越多,形成了更大规模的群体,这反过来又为“考试信息”的提供者和其“中介机构”创造了“规模经营”的“发展机遇”,也就使考试作弊形成“产业”有了可能。可见,要想将考试作弊形成“产业”的苗头打压下去,就得对考试作弊者予以从严从重的惩处。这根“神经末梢”被“剪断”了,“考试信息”也就没人敢买了,其“中介机构”也会没“生意”。

  四是查禁考试作弊工具。考试作弊工具看似游离在考试作弊“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之外,但实际上也是寓于其中的,手机、对讲机、隐形耳机等一些高科技的现代信息传输工具,其特有的功能正在被考试作弊者或一些中介机构、中间人巧妙地利用、非法地生产和销售,由此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供需市场,为考试作弊形成“产业”推波助澜。因此,今后除了要加强考场管理、严禁考生携带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对考场各种信号进行“屏蔽”之外,还要对隐形耳机之类的产、销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并且明令禁止在校区内兜售、向考生推销此类非法商品。 (作者单位:湖北省红安县国税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