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时评:高考状元被热炒 素质教育痛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07/04 10:48  三晋都市报

  每年高考成绩一公布,各地“状元”纷纷新鲜“出炉”。年年岁岁花相似,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这个热点。我们该如何看待高考“状元”呢?“状元”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检验标准吗?社会上的“状元情结”该不该摒弃?各地高考状元“泛滥”是素质教育的痛?

  日前,几大门户网站发布了“2006年高考‘状元’榜”;6月24日,石家庄同城三家主
流纸媒也都以显著版面刊登了2006年高考河北省文理科“状元”的报道;6月25日河北又有主流纸媒做了石家庄市文理科“状元”的报道;无独有偶,在保定街头,高高竖立起了诸多类似于此的巨大户外广告,像“祝贺×××同学荣获保定市卷面成绩文科状元……”、“祝贺×××同学荣获保定市卷面成绩理科状元……”等等。“状元”如此“泛滥成灾”,炒作已经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

  哪些人在热炒高考

状元

  首先是学校。学校热炒状元,一是炫耀自己的业绩;二是利用状元的影响力争夺生源;三是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嘉奖。其负面效应是助长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对学校而言,升学率=竞争力=奖金福利=学校声誉。一时各个学校都拉横幅说自己学校出了状元,其目的是造声势争生源,经查得知有的是省级,有的是市级,有的是区级,有的是校级,有的甚至只是单科,热火朝天地蒙骗社会和家长。从而使我们提倡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变成一纸空文。

  其次,炒作高考和中考状元最火热的是餐馆酒楼。不管门面的大小,都打起巨幅横幅和优惠价格,其目的不言而喻,什么“状元宴”、“谢师宴”,五花八门,一个接一个,各路食客海吃海喝,餐馆酒家老板的钱箱爆满,所以每年都会大肆炒作,不失商机。

  三是某些媒体。利用目前教育体制下,高考、中考有着其他任何考试都无法媲美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进行炒作,其目的在于提高报纸或电台自身的影响力。

  可见,炒作者大多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都明白高考中考状元并不等于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只是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而且,历来许多状元并非成“大气候”,超越者比比皆是。炒作和追捧状元的确是一种误导。

  不是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

  考出“状元”,无论对考生、家庭,还是学校,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毕竟是在比拼智力、体力和心理的激烈竞技中考出了好的成绩。适度关注“状元”,是人们关注教育、关注民生的体现,但一定要“适度”,而不能过度。对高考状元的过度关注,首先不利于孩子的成才,使他有点飘飘然,对将来的学习有所松懈。同时,社会过度关注也会给中学造成错觉,以为培养状元就能冒尖,因而只关注个别尖子教学,使学校的教学思想不踏实,甚至可能牺牲其他学生的教学。

  “状元”不是也不该是中学教学质量的惟一检验标准,“尖子生”的出色并不能代表学校整体的实力,所以没有理由以有无“状元”来评价一所学校,而应更关键地看这所学校的高分段学生人数,以及其他年段学生在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及所取得的出色的成果。

  如何看待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既然凭借实力取胜,毫无疑问,每个“状元”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那么,他们的价值似乎应该是现身说法,给落榜的学子、给明年将要高考的学子、给关心他们的人以一定的启发和感悟,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一定要讲清楚前提“状元”们的经验,是他们各自的经验,其导向意义只是宏观的,仅供参考。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具体条件千差万别,不能以“状元”们的是非为是非。

  我们该如何看待高考“状元”呢?让他们成为无孔不入的商家的广告代言人?穿一些怪里怪气的衣服在仿古的“文化”活动中充当道具?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树碑立传,试图在形式上承继科举的衣钵或香火?此前,人们已经这么干过,今后也许还会弄出不少花样。把高考“状元”神化,不遗余力地深挖细掘,以“状元”们的举手投足为后来者的“标准”样板,或者利用他们进行炒作,乃至大肆张扬本校或本地“政绩”,都不是理性对待高考“状元”的态度。

  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北京高考无状元。但是,北京市文理科第一名的信息还是从各自母校以不同的方式透露出来。这就可见,从国人心目中淡化高考“状元”这个观念,在短时间不大可能办到,关键还是要正确引导。

  “状元”是谁无可奉告!

  前些年,高考成绩一公布,北京市各大媒体就开始大张旗鼓地报道高考状元,但今年,情况有点不一样,原因是北京有关部门守口如瓶,不再透露任何有关高考状元的消息,让许多前来采访的媒体吃了闭门羹。于是,今年成为北京的第一个高考“无”状元年。

  其实,早在今年高考前,北京市教委就公开声明:不会为状元报道提供任何方便和线索,因为过度强调“状元”的成绩,会对其他考生产生压力。另外,也是为了引导社会更加理性地面对高考。高考发榜后,教育考试部门果然一字难求。

  北京市教委一副主任表态,现在所说的“状元”与过去意义上的状元已经不是一个概念,炒作报道意义不大。

  我行我素照炒不误

  二中门口贴喜报但是6月23日,北京市文理科第一名的信息还是从各自母校以不同的方式透露出来。

  当天,北京市二中在其校门口用展板书写出“喜报”:“我校高三学生何旋以672分获得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此外,该校还召开状元见面会,让何旋公开接受媒体采访。

  八中校内播喜讯6月23日下午4时许,记者与多家媒体记者在北京八中校内看到,电子滚动显示屏上播出“我校学生杨蕙心以711分获得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校方表示,杨蕙心下午回学校接受媒体采访。

  对此,北京二中的何旋说,对于媒体的采访,她可以理解,她认为这是社会关注高考的一种表现,采访的内容虽然细碎,但目的也是希望能为更多的后来者提供有益的经验。

  北京八中的老师则在采访中更加谨慎,由于担心结果不确定可能对考生造成打击,八中的老师一再拖延,直到下午分数基本确定后,才揭开高分学生的面纱。

  杨蕙心:普通班学生淡看成绩

  711分,理科最高分,如此上佳的成绩属于喜欢弹钢琴且做事专注的北京八中女生杨蕙心。在评价这个成绩时,出自普通班的杨蕙心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只能代表我高考考得很好,大学还要重新开始。”得知成绩后很平静市级三好学生、二级运动员、单科优胜,这些外人听来都羡慕的“头衔”,杨蕙心集于一身。

  杨蕙心说,自己的父母非常开明,从来不要求她非要取得什么名次,报考志愿的时候也是充分尊重她的选择,这一点让她非常感谢父母。杨蕙心谦虚地表示,在几门考试科目中,自己并没有很强的科目,都比较平均。她说,如果非要谈点经验的话,那么,扎实的基础加之平稳的心态二者缺一不可。要及时找老师沟通杨蕙心的班主任孙烨表示,杨蕙心的一大特点就是遇到问题能及时与老师沟通。孙老师说,师生沟通不在次数多少,而在实际效果。杨蕙心并不是那种经常找老师倾诉的学生,很多问题她能自己排解。

  孙老师还记得两次与杨蕙心关键的沟通:一次是在高三刚开始时,杨蕙心的作文成绩遇到了瓶颈;还有一次是在高考前夕,杨蕙心受到一些难题困扰。孙老师说,两次沟通她都告诉蕙心要放下包袱,不要纠缠于难题,要树立自信。

  班主任孙烨点评: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解决办法。

  何旋:爱笑女生“不苛刻”自己

  一袭白色

连衣裙,一副圆框眼镜,一头披肩秀发。6月23日中午,何旋在学习了6年的母校北京二中举行“新闻发布会”,不过与平常做学生会宣传部长报道别人不同,当天的发布会主角是她,首席新闻发言人也是她。

  这位18岁的女生没有任何怯场,发布会上也多次响起她最具特点的爽朗笑声。

  “并不是每次都考第一。”何旋说,她在区里的成绩一般在前五左右。即便考得很一般,她也会乐观地告诉自己,其实考得还不错。“有些时候,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她说。

  对于很多高中学生而言,放学回家无异于投入另一场作业“战斗”。何旋却选择在高三下半学期回家看报纸放松。她说,文科很多东西是需要不断地积累,看报纸可以扩大知识面。

  何旋没有熬夜看书的习惯,每天晚上10点半准时睡觉。这样的作息时间使她在高考前不必刻意做出过大调整。

  学校里的大忙人何旋是学校学生会的宣传部长,这正契合她喜欢交往的性格。她说,学生会的工作使她有机会培养低年级的新同学,这令她很有成就感。相对于研究型专业而言,何旋更喜欢与社会和人接触密切的专业。出于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她选择报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另外几个志愿也都是和社会接触密切的专业。

  班主任吴京梅点评:何旋是个特别阳光的孩子。她善于和老师交流,与她相处能够感受到她快乐的气息。何旋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有穿透力的笑声。而且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