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靠什么办成一流大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7/13 09:56 东方网-上海青年报 | |||||||||
杨耕身 源于香港高校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进军内地,先是有学者忧心忡忡地表示,“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接着,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北大和清华的调档线远高于香港的高校,北大、清华等“沦为二流”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在港校的口中,这一说法又有了微妙的变化。据报道,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总监黄依倩表示,“港大
我当然不会认为,不论是谁,仅仅是自说自话的表达,就可以被认定为一流或末流。我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个港大PK北大清华的格局,因为一流大学的出现绝对不是互相排斥的结果。 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北大和清华的调档线远高于香港的高校,今年北京的文、理科状元都报考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并已被录取。而对港大而言,不论是去年对海南高考状元李洋的出手,还是“高调出击”争抢高分考生,有的甚至提出“不管哪个地区的第一名向港大抛出橄榄枝,港大都会以高额奖学金予以鼓励”。无不以“高分考生”提升自己的身家。 以高分考生来表明自己一流大学的资格,当然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们甚至也没必要期求他们非得言必及大学精神。但我也有惶惑:为什么不多一些国际化视野呢? 事实是,国外多的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像哈佛、牛津、剑桥、麻省理工、耶鲁等等。我们的大学不都希望跻身国际一流大学的行列吗,为什么偏偏在争论一流之时忽略了这一点?同时,即使在生源的竞争方面,内地大学面临的也不光是来自港校的“掐尖”———近年来,许多国外的高校,如哈佛、哥伦比亚、剑桥、牛津等高校都曾将手伸向国内的优质生源。因此在生源竞争俨然全球化并必然全球化的现实之下,我们的一流之争为什么没有先全球化起来?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上上,得乎其上。我不是说,港大乃至北大清华与国外大学一比,就不优秀了。但是,我们也有必要承认,一些差距的确是明显的。在2004年美国福布斯全球大学排行榜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被排在了247名和249名。尽管我们可以对如此之低的一个排名一笑了之,但对于教育体制、师资、质量的差距,我们也的确是心知肚明的。 或许正像旅美学者薛源所说的,必须甘当二流,才能晋身一流。或许最应当指出的是,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致力到自身发展上来。这些,都是大学应有的胸襟,也只有这样,才真正是大学之福,民族之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