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鄙视北大清华不甘二流 试问港校有多少学生出走

http://www.sina.com.cn 2006/07/19 11:43  红网

  近日,媒体刊登了这样一则寻人启事:谭金平,男,24岁,湖北省荆州市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生。2006年5月20日在清华大学出走,至今未与家人联系。父母心急如焚,学校亦希望其返回大学完成学业。(7月18日《新京报》)又是一例大学生离校出走事件。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高考状元┅┅这些符号告诉我们,这必将又是一个颇受公众关注的媒介事件。

  事实上,并不只有

清华大学的学生离校出走,另一所国内“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
也曾有学生离校出走。去年8月15日凌晨,28岁的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柳剑锋离校出走,至今仍未见媒体的后续报道。“妈妈,我没有能力!我没有能力!”这是柳剑锋出走前在电话里向母亲哭着说的最后一句话。而谭金平则在留给家人的信中称,“我对读书真的没有兴趣”,感觉“空虚忧郁”,因此他决定放弃读书,并希望家人不要找他。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的发明,使中国社会各阶层间的流动成为可能。全国统一高考,是许多农家子弟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命运的捷径。对于谭金平、柳剑锋而言,能够考上国内最好的大学,应该是幸运的,这为他们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命运提供了可能:谭金平的父母都依靠捡破烂为生,每逢寒暑假回家,他都会主动帮着他们去收破烂,从来没有怨言。

  我是一名高校教师,在我的学生中,也有主动退学的。在我看来,不论谭金平也好,还是柳剑锋也好,他们之所以选择离校出走,除了自身的性格原因之外,主要还是源自进入大学之后的巨大心理落差: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和高中一样,不仅有着繁重的学习压力和考试负担,更要面对将来的毕业与就业——这与他们当初想像中的、阳光灿烂的大学生活相去甚远,而社会公众的期望也就成了他们不能承受的负担。

  对于学生的这种心理落差,社会和学校显然是有责任的。事实上,即使教育部呼吁学生要把自己定位为“普通劳动者”,社会公众依然还是把大学生们看作是社会精英的,特别是对于北大清华的学生:作为省市县的高考

状元,他们将来不是精英谁是精英呢?所以,一流的学生既然进了“一流”的大学,学校是有责任培养成为一流的人才的。

  但是,当我在清华大学进修的时候,却未曾感受到这所“一流”大学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感受不到这里拥有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最优秀的学生。当时,我就在想,北大清华这两所大学虽然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但是他们也让一些学生陷入了平庸。这对于一些普通高校还是可以谅解的,但对于北大清华这样的“一流”名校来说,一个学生未能成才他们都是有责任的,因为这些学生都是各地最优秀的人才。换句话说,一旦培养失败,北大清华可能就是毁掉了一个“高考状元”。

  近日“北大清华二流说”引来了颇多争议。这是源于香港高校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进军内地。先是有学者忧心忡忡地表示,“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接着,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北大和清华的调档线远高于香港的高校,“沦为二流”纯属无稽之谈。在我看来,学校是不是一流应该要看人才培养的成才率,而不是所招录学生的质量。如果招录的学生质量全国第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却质量差,这样的大学显然是不能称为一流的。

  换句话说,要看北大清华是不是一流的,就要看两校的人才培养失败率是不是最低的。谭金平、柳剑锋的出走已经表明,清华北大对他们个人的培养是失败的。因此,有必要查查香港大学有多少学生出走、自杀等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知道,内地和香港的高校到底谁才是一流的,到底有哪些差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