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港大教务长谈招生:“我们从来不想做鲶鱼”

http://www.sina.com.cn 2006/07/24 14:2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七月二十三日电 题:“我们从来不想做鲶鱼” ——香港大学教务长韦永庚谈内地招生

  中新社记者 邓卓明

  “我们从来不想做‘鲶鱼’!这种结果不在我们的期望和预料之中,我们的出发点只
是招学生。”围绕港校“内地掐尖”并引发出的各种反思,香港大学教务长韦永庚近日接受了本社记者的专访。

  招生热潮出乎意料

  记者:今年,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引发热潮。各种褒贬观点不一,有说好的,有认为是挖墙脚。作为负责招生的教务长,你肯定深有体会,你是怎样看待内地这种热潮?

  韦:对这种热潮,我个人很惊奇。我们在许多地方招生,也没有碰到这种热潮,没有受到新闻媒体这么关注和报道。每年内地入读香港的高校的学生,只占所有香港高校入学学生总量的一成,香港大学在内地招收的学生也不超过三百人。如果从数量上来说,与内地八百万学生参加高考,四五百万学生读大学,没得比。

  我们奇怪的是,一小部分同学入读香港的大学竟能引起如此大的争论。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热潮原因不在于招生的本身,而是借此次招生反映了一些现象,引起了一些人的观感。现在提出的不同意见或建议,不一定是针对香港的大学招生,而是他们对内地的一些大学或学生提出一些要求或者希望。所以,表面上看,此次热潮是针对香港的大学,而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

  记者:是由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引发出一些反思?

  韦:对,是由此引出一些反思,提出一些希望。我觉得,如果没有香港大学的招生,都有可能因为其它因素引发这些讨论。

  记者:从客观上来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促使了内地高校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招生制度等方面的反思,因此香港高校也被舆论称为“鲶鱼”。

  韦:这只是一个结果。我们从来不想做“鲶鱼”,这种结果不在我们期望和预料之中,我们的出发点只是招学生。

  不以

状元为招生标准

  记者:有香港的大学公布了在内地招收多名高考状元,一些舆论认为这是在抢夺内地高校的优质生源。对于这一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

  韦:如果你留意去年一些媒体的炒作的话(去年香港大学拒收内地十多名高考状元,记者注。),就会知道我们不一定要全部招收状元。高考分数是我们招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我们不会为了多拿状元而牺牲其它理念。我们之所以不放弃面试、笔试,不完全以高考成绩作为招生依据,就是因为我们想全面地考察学生。

  当然,我们也发现,高考考得好的、面试成绩好的学生多是同一批,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有恒心。等到我们的录取工作结束后,相信

录取名单上也会有状元。但是,我们不会刻意追求状元,多一个或少一个状元,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问题。如果新闻界问我们招收了多少状元,我们也会照实答复。不过,我们不以状元作为招生标准或公关的工具。

  今年在内地招生最令我们满意的,是有一万二百多名学生前来申请,因此能够挑选相当多的高素质学生。在我们看来,状元和与状元相差一两分的都是好学生。与其它学校相比,我们的奖学金也没那么丰厚,我们最关心的是能够招到好学生。

  “一流二流”报道走火入魔

  记者:今年香港大学在全国共二十个省市收到一万多份申请,而去年仅为四千八百四十八份申请。你认为,与内地高校相比,香港的大学在招生上有哪些优势?

  韦:我个人绝对反对有关“谁是第一流,谁是第二流的”以及“清华、北大沦为二流”的报道,这是一个非常误导人的报道,也是走火入魔的报道。内地大学和香港的大学,只能说在某一方面各有强势,不能说谁优谁劣。具体说来,我们在招生方面有以下优势:

  第一,我们招收的人数少,因此在比例上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第二,我们拥有不同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如英语教学、学校有一支超过半数为非本地教师的队伍,这种模式不一定比清华北大的好,但能够给学生多提供一些选择;第三,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香港很有吸引力,而且现在香港又恢复了以前的活力。我常常向外国人说,香港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城市。而且,对于内地学生来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在一个国家内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制度下读书;而且在距离方面,香港也具有优势,寒暑假期间,上海、北京的学生坐两个小时或四个小时飞机就能回去。

  内地学生应先学会独立

  记者: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已有几年了,从目前来看,这些入学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韦:当然每个学生各有不同,从整体上来说,内地学生的学习精神非常好,学习基础扎实,尤其在数理化方面绝对优秀。不足主要表现在动手能力不强,以及在做决定时不如香港学生坚决。内地学生的强势是香港学生的弱势,反之亦然。

  比如,每年开学典礼或是我们向高中学生举办大学入学咨询的发布会,很少有港生需父母陪同前往。香港学生会认为带父母让自己表现得不独立,即使少部分学生想带也不敢带,因为同学会笑话他们。而且在选择课程方面,他们大多参考老师、同学或学校的辅导主任的意见,很少受父母的影响,不会因为家长要他读什么就读什么。

  内地相反。上次我去内地介绍香港大学,讲了两堂课,百分之九十的听众是家长,只有百分之十是学生,因此刚开始我是用英语讲最后不得不改为普通话。我们在招生期间,很多电话不是学生而是家长打来的。因此,我们希望学生到港大后,首先学会独立性。

  记者:你们招收的内地学生中,有没有家庭比较贫困的?

  韦:可能有,但是我们招生完全不理学生的家庭背景,我们不会因为某个家庭贫穷而不招他,也不会因为家庭贫穷而受到特别的照顾。我们有一些奖学金,但这是要视学生是否真正优秀而定。

  记者:这批内地学生能否适应香港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韦:今年是我们在内地招生的第六年,目前来看这方面不存在太大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刚开始进入内地时最关注的问题,因此入读香港大学的内地学生必须要先在北大清华读一年。在我们看来,学生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转变,而从内地到香港又是一个转变,因此我们希望他们感受到这种转变慢一点。另外,他们也因此有机会成为两间学校的校友,人脉和网络更为开阔。而且,学生读后反映都非常好。这些学生在找工作时,也能给雇主留下深刻印象。(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