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教育公平不只是遥远理想 不是因为缺钱就没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07/24 15:05  中国青年报

  著名人文学者杨东平推出《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

  本报记者 肖云祥

  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推进和高校的“扩招”,使近年中国教育处在一个大发展的阶段。但是,在大发展中日益凸显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媒体对中小学择
校、教育乱收费、“教育产业化”等问题的批评不绝于耳,这些问题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思考。

  最近,著名人文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杨东平,在承担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一书,该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在书中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

  中小学“择校热”、重点学校制度、示范性高中、“转制”学校、“校中校”、“名校办民校”、教育乱收费、教育发展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高校招生中的不公平现象、高校扩招、高校贫困生现象、“独立学院”、“教育产业化”……这些近来人们议论的热点问题,书中都有涉及。书中所揭示的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建立在长达一年半的实证调查基础上的。

  如果没有教育公平的话,社会公平也很难得到保障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中小学择校、教育乱收费等问题成了媒体不断声讨的对象,而您也专门写了这本探讨教育公平的专著,是不是公平问题在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杨东平:教育公平作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被公众广泛关注,是近几年的事。在很长的时间里,教育的主题词是“普及”、“跨越式发展”、“重点建设”、“争创世界一流”,以及“高校扩招”、“合并”、“大学城”等等。发展的光环不仅冲淡了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不公平的现状。今天,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公平的现代化是一种没有灵魂的现代化,没有公平的发展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和基本目标。这正是教育公平成为社会问题,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的原因,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缘起。

  记者:那么,教育公平在整个社会公平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您对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怎样评价?

  杨东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如果没有教育公平的话,社会公平也很难得到保障。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重要的手段,通过教育可以改变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生存状态。所以,教育这种促进社会平等的社会功能,决定了教育公平不但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而且也必须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恰恰相反,从学生很小的时候起就等级化了,不仅起不到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反而造成社会差距的扩大,这是很危险的。以前,我们不需要为孩子上小学和初中担忧,但是现在小孩上幼儿园,家长就非常担忧。我有一个朋友住在北京

望京小区,孩子3岁了,想上幼儿园,发现问题很严重,找了一圈,幼儿园收费一个月没有低于2000元的。那么,为什么幼儿园的收费和小学、初中的收费可以高于大学(
北京大学
的收费一年就5000元)?我认为,这只能说明,高收费、乱收费造成上学难、上学贵。

  并不是因为我们缺钱,就做不到教育公平

  记者:对于教育公平,有一种观点是,我国还不发达,还处在发展阶段,因此,教育的问题主要也是发展的问题,只有发展了,以后才能谈得上教育公平。对于这种观点,您是怎么看的?

  杨东平:的确,不少人有一种思维定式,认为我们国家经济落后,所以教育也就落后,公平只是一种

奢侈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以后才能谈公平。这样就把公平问题的解决永远推到未来。但是,在发达国家,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公立教育的建立都在发展之前,通过建立公共教育制度,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从而为经济起飞提供基础,因此不能说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实现公平。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们缺钱,就做不到教育公平,恰恰相反,关键在于钱怎么花。管理一个政府和管理一个家庭是一样的,钱永远是不够的,关键看你怎么花。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并不是不可能做到的。

  教育机会均等包括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

  记者:我们知道,尽管我国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教育权利方面的问题,如残疾人、流动人口子女、携带病毒者的平等教育权利等,但从总体上说,我国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公平问题是“教育机会均等”。对于教育机会均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入学机会均等,也就是教育起点的公平,您对教育机会均等是怎样理解的,它的标准是什么?

  杨东平:教育公平在现实中的演进,不仅在理论上有不同的流派,而且在实践中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和侧重。通常认为,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即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

  起点平等是指教育机会平等、入学机会均等。与学业成就平等相比,这是一种“最低纲领”的公平诉求,在实践中尤指保障儿童接受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过程平等或参与平等,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教育的不同部门和领域内经历和参与的性质和质量,例如个人参与教育的选择性,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开放性、可流通性,以保障个人能够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

  结果平等是指最终体现为学业成就、教育质量的平等,是一种实质性的、目标层面的平等。在研究中,接受大学教育经常被视为结果平等的目标。当然,更进一步,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平等才是真正实质性的。

  机会平等、参与平等和结果平等这三种不同性质的平等观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价值观,也大致反映了教育平等所经历的不同阶段。

  实现教育公平的难处不仅在于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巨大利益格局的调整

  记者:应该说,教育公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6月13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国务委员陈至立提出:“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做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得到解决。”您认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有难度吗?

  杨东平:我个人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难点不仅仅是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巨大利益格局的调整。让大家赞成建设和谐社会、赞成科学发展观,这是比较容易统一的。但是,取消重点学校制度、取消一些考试制度,涉及巨大的利益调整,涉及很多人的生计和饭碗,你想改变它们是比较难的。但改变的方向已经明确提出来了,这是很好的。总的来说,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需要新的教育理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是一个现实的发展目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