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取消研究生论文硬指标只是迈了一小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7/28 11:50 文摘报 | |||||||||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交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所大学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指标。学生即使没能发表论文,也能毕业。 长久以来,我国学术界陷入一个“以论文论英雄”的误区。不仅讲师、教授有发论文的“硬指标”,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也有发论文的“硬指标”,不跨过发论文这道坎,老师就休想评职称,研究生就休想毕业。 为什么会这样?根子在于学界僵化的体制,以及依附于这个体制而生的层层弊端。直到如今,我国的学术评判体系还是如此的简陋和呆板。评判一个人的学术水平仅仅就看你发表了几篇论文,这几篇论文可以决定你的学术前途、你的生活待遇、你的社会地位。从表面上看,作为研究者,靠论文来体现你的劳动价值和专业水准,是一个很正常的逻辑,本无可厚非。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而这个度就是事物自身的规律性,比如评判学问的度,就不在于“量”而在于“质”,几十本大部头不如区区一纸,这样的例子在学界比比皆是。按照现在的硬指标,胡适要想入北大,陈寅恪要想入清华,门都没有。 更为恶劣的是,论文硬指标的存在使收取“版面费”在学界成为一条“潜规则”。学术期刊成为利益合谋以及“圈钱”的工具,一种畸形的市场交易在学术界日益嚣张。于是,一边是到处寻找发表门径的青年学子,一边是学术权威的文章一篇接一篇;一边是学术期刊的“繁荣”,一边又在大量炮制消解学术、弱化学术的“文字垃圾”。 还学界一片净土,其关键在于学术的“去功利化”,而“去功利化”的关键则在于能否从根本上重构以创新为核心的学术评判体系。7校取消研究生论文硬指标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相对于学术界和高校教育的全盘改革来说,这只是迈出的一小步,公众期待更大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