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时评:穷孩子梦想上大学 何以害怕考上了大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08/08 10:14  光明网

  “我做梦都想上大学,可是又害怕真的考上了,学费不知道从哪里来。”今年,王肖龙的高考成绩比陕西省理科二本录取线高出24分,而王家1年的收入不过4000元。王家面临的困境,在他们的家乡陕西省合阳县,这个地处黄河西岸、渭北高原的“国家级贫困县”,并不鲜见。然而,就是这个贫穷的农业县,却是远近闻名的“教育大县”。(《中国青年报》8月2日)

  上联:学费挣够了;下联:母亲累死了;横批:死也值得。这是一幅由乡土作家题写的挽联,却是现实的写照,曾贴在农户的家门上。教育开支正日渐成为农民生活中的“不能承受之重”,农民还出现了“因教返贫”。在合阳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只要家里出了一两个大学生,生活水平就会急剧下降。为供大学生,望着高校收费越升越高的门槛,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去面对,结果是“一些农家被拖垮”。

  为供养孩子上大学,这些贫困农家背负起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少贫困农户为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去借高利贷,还有部分贫穷人群因无法应付教育高额费用,而不得不放弃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为可怕的是,贫困农民含辛茹苦供养出的大学生,依然难以“反哺”家庭,帮助父母脱贫。“实际上,供养出的大学生很少有能力回报家庭。”据了解,有些人在大学毕业20年后,才能回报父母。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这时候,父母已经老了,吃不动,喝不下,享受不了,有的可能早已不在人间。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使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圆了大学梦,但高校过度扩招以后所带来的问题也纷至沓来。过度扩招带来的是高昂收费,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家庭来说,“天价”学费已经成为他们脱贫的障碍,对于个别农民来说,更成为致贫的根源。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农家的“供学”样本是这样的:供养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约1.2万元,4年近5万元。在合阳,这相当于一个3口农家10年的纯收入。也就是说,一家农户不吃不喝奋斗10年,才能供一个孩子读完4年大学。在这样的环境下支持教育,贫困是注定难以避免的。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的最大不公平体现在教育上的不公平。而时下愈演愈烈的教育不公,使得教育开支正日渐成为农民生活中的“不能承受之重”,更是加剧了“教育支出乏力”。事实上,国家只有更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严格控制高校收费,使收费标准走向公开化、合理化和透明化,同时,在助学金和

助学贷款上对贫困生实施更多更全面的优惠,将未能升入高校的贫困学子纳入到就业培训计划,使其掌握一项或多项技术以便促进就业,才根本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有效补偿机制,是解决“因教致贫”的必然选择。按照罗尔斯“不均等地对待不同者”的公平原则,对不同需求的群体所投入的资源,教育资源的分配应优先考虑物质条件上较为欠缺的人群。可喜的是,针对贫困生上学的资助问题,我国从1987年开始就相继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这些贫困家庭对此知之甚少。中国扶贫基金会新

长城项目组去年对北京、河北、山西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百名特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近八成特困考生对国家资助政策只知道一点,还有7.1%的特困生表示从未听说过任何有关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这个现象,折射出了什么,无疑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教育是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大事,如果不能维护

教育公平,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一切宏伟的构想和目标的实现都谈不上。但愿“考上大学”不再令学子们无所适从,也只有让这些贫寒的学子如愿地步入知识的殿堂,看到实现个人梦想和理想的希望,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充满希望。

  作者:郭立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